【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慧 通訊員 宋芹)“皮皮蝦我們走,剛剛剝好的全部帶膏。老鐵們,這是從船上剛下來的皮皮蝦,喜歡吃海鮮的點我左上微啊,超6的……”這是網名為“贛榆海鮮莊姐”的贛榆海頭鎮網友,在手機快手直播平臺上發布自己的海鮮產品。每當有海鮮產品上市,莊姐就要在手機直播平臺上錄制自己的小視頻,介紹海鮮的烹飪方法、食用方法,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海鮮零售。
走進海頭鎮海后村,漂亮的農村別墅區內擺放著各種充氧設備,家家都在忙著打包發貨,一家名為“海頭海鮮干貨”的淘寶店主,指著地上擺放的一排訂單介紹說,這是發往四川成都的拼盒,蟶子要帶些咸泥巴,用木屑存放梭子蟹,保證到達目的地還是鮮活的。據了解,他們家的淘寶店鋪主要經營冷鮮魚類、貝類、鮮活類、海產干貨,一早已經接到了8個訂單,談到一年收入多少,店主笑盈盈的說,也就百八十萬吧。
日前,贛榆區海頭鎮被省商務廳確定為第三批江蘇省農村電子商務示范鎮。海頭鎮位于海州灣畔,擁有11.6公里的黃金海岸線和10米等深淺海域10萬畝及海頭國家級中心漁港,盛產各種海鮮。境內的蘇魯海產品綜合批發市場是蘇北地區最大的海產品交易市場,年交易額30多億元。隨著漁業生產的轉型升級,越來越多從事傳統漁業捕撈養殖的漁民,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漁民,從漁船上走下來,通過淘寶、微信、快手等網絡平臺進行海鮮交易,變身“電商大咖”。
為促進電商行業的有序發展,2016年該鎮就成立了鎮電商行業協會,讓原有的電商經營戶由各自為陣轉為抱團發展。在電商行業協會的指導下,蘇魯海產品批發市場逾百商戶中家家裝有寬帶,70%在網上進行海產品交易,20%開有自己的網店。僅海后和海前兩個村利用網站經營海產品的就有260多戶,年銷售額過千萬元的10多戶,兩個村先后獲批省級農村電子商務示范村,并打造出了“海頭鮮”、“霍小鮮”等知名電商品牌。目前全鎮利用網站經營海產品有500多戶,海產品流通輻射到華東、華北、西北等地,產品發往北京、天津、濟南、福建等各大城市,年海產品交易量超20萬噸,交易額達2億元。
據海頭鎮副鎮長徐賓介紹,這幾天他們正在和阿里巴巴培訓機構聯系,邀請專業人士對全鎮的電商進行專業知識培訓,為他們提供創業指導、產品拍攝、設計規劃、店鋪裝修等貼心服務。 今年,海頭鎮啟動建設海鮮電子商務產業園,作為海鮮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主平臺、主基地,配套發展專業網站、電腦、大顯示屏設備等公共服務,鼓勵和吸引電子商務企業、銷售大戶入駐園區,形成辦公、倉儲、展示、孵化、培訓為一體的電子商務園區,整合資源優勢,實現海產品接單、冷鏈、分揀、集散、打包、裝車發貨一站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