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懷詩 通訊員 楊善波)日前,筆者從市商務局獲悉,今年1至9月份,全市完成進出口59.6億美元,同比增長16.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完成28.0億美元,同比增長2.4%;進口完成31.6億美元,同比增長31.8%,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1.7個百分點,進口增速列全省第四。
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前三季我市外貿進出口整體上增長較快,主要是依靠進口拉動,出口增長則較為平緩。數據顯示,1至9月份,全市進出口連續9個月持續兩位數增長。值得一提的是,9月份當月完成進口3.8億美元,同比增長32.2%。1至9月份進口總額蘇北排名第一,進口額比去年增加7.6億美元,進口增加額拉動我市進出口增長14.8個百分點,成為拉動我市進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與此同時,前三季我市一般貿易與保稅貿易進出口穩步增長,加工貿易占比則比去年略微下降,表明我市貿易結構更加優化。
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進出口雙雙增長,民營企業占比繼續保持首位。在以連云港神舟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國船舶燃料連云港有限公司、連云港堿業有限公司等一批國有企業的強勢帶動下,前三季我市國有企業完成進出口7.5億美元,增長39.3%,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3.2個百分點,占我市外貿總值的12.6%。同時,外資企業也持續發力,完成進出口20.5億美元,增長15.3%。其中,出口前三的外資企業分別為東方國際集裝箱(連云港)有限公司、連云港啟創鋁制品制造有限公司和晶海洋半導體材料(東海)有限公司,三大企業出口增幅均在28%以上。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成為拉動我市出口增長的重要力量。此外,民營企業表現也可圈可點,出口額占我市出口總額的43.0%,超過外商投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出口比重之和,繼續保持出口份額居首地位。
進口大宗商品增幅較大,其中礦砂產品進口量價齊增。1至9月份,我市進口前十大宗商品主要有農產品、化工產品、礦砂產品及光伏產品初級硅原料這四大類,其中進口大宗商品第一位的是農產品黃大豆,主要為益海糧油公司生產原料。另外,徐圩新區虹港石化和斯爾邦石化生產化工纖維產品的需要,促使甲醇為今年新增進口大宗商品。與此同時,我市礦產品進口也頗為搶眼,完成9.2億美元,同比增長92.3%,其中礦砂類產品進口更是呈現量價齊增態勢,完成8.6億美元,同比增長107.1%。據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進口礦砂類產品的企業主要為連云港陸橋公共保稅倉庫、連云港遠港物流有限公司、連云港澤云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等保稅企業,進口的這些礦砂類產品通過保稅倉儲公司再轉運到周邊地區相關的生產企業使用,本地使用礦砂產品較少。
此外,我市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紡織服裝、農產品等重點行業出口也都實現了穩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