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 者 楊銳冰見習記者 鄧夢雪 通 訊 員 王雅萱)“線兒長,針兒密,含著熱淚繡紅旗,繡呀繡紅旗……”最近一段時間,經過海州區新海街道一戶人家時,總能聽到這首耳熟能詳的《繡紅旗》。今年73歲的老人徐云秀,已連續3次、跨越10年,繡出54面黨旗。今年,她繡了19面黨旗獻禮十九大,準備托我市黨代表送到北京。9月29日至30日,央視記者專程來連采訪了這位古稀老人。
三次大會
古稀老人三繡黨旗
去年10月28日,徐云秀老人在看報紙的時候,得知今年下半年將召開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便萌生了繡黨旗為黨獻禮的想法。
今年6月,徐云秀便招呼社區的老黨員、退休教師及少數民族群眾共19人,開始一針一線繡起了黨旗。這次繡制的黨旗是5號黨旗,長96厘米、寬64厘米。
為了繡黨旗,徐云秀自費購買了黨旗專用布和針線。黨旗上的黨徽她親自手繪,用硬紙板做成模型。一面旗、兩面旗、三面旗……歷時兩個多月,19面黨旗終于快完工了。
徐云秀老人托人聯系到十九大代表鐘佰均,希望把繡好的19面黨旗帶到十九大會場。在得知此事后,鐘佰均專程趕到海州區新海街道徐云秀老人家中,看到老人手繡的黨旗,深受感動。他表示,一定會完成老人的心愿,把19面黨旗帶到十九大會場去。
這是老人第三次親手繡制黨旗。2007年黨的十七大期間,徐云秀第一次繡黨旗。她用了兩個月時間,獨立繡制完成17面黨旗。其中一面黨旗被我市十七大代表選中送到北京,在北京會場里懸掛過。后來這面黨旗帶回連后,一直陳列在鎮海社區的黨員活動室。
第二次繡制黨旗是在2012年十八大前,徐云秀繡了18面黨旗,作為一名老黨員對黨的十八大召開的一份賀禮。這個想法得到了社區17名會做針線的女黨員阿姨的支持。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18面黨旗寄托著徐云秀和社區老黨員的期望,被當時的市黨代表、港口集團東聯公司的女職工唐艷帶到了北京會場。
感恩在心
19面黨旗獻禮十九大
徐云秀老人告訴記者,她出生在山東莒南的一個小村莊,自幼家庭貧困。“當時我們家里11口人,因感染傷寒病死8人,只剩下大哥、大姐和我相依為命。”回想起舊社會家庭的慘狀,老人不禁哽咽,不停地用手抹眼淚。
“是共產黨救了俺全家,讓俺過上了幸福生活,俺一輩子也忘不了黨的恩情。”徐云秀老人今年73歲,身體大不如從前,自去年年底發燒過后,記憶力更是衰退了很多。當記者問老人為什么要繡黨旗時,她說:“你們沒有經歷過以前那種提心吊膽、缺吃少穿的日子,感覺不到現在的日子有多好。沒有共產黨,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就是想用一針一線來表達對黨和祖國的感恩之情。”
繡黨旗對布料要求很高,為了選到上好的布料,徐云秀騎著自行車一家一家篩選對比,終于在海州白虎山小商品批發市場找到一家有黨旗小樣的店鋪。從挑布料到買金線,僅成本就有2000多元。剪裁、描樣、刺繡……老人戴著眼鏡,拿出繡花繃子,一針一線地繡著,那認真的模樣像極了剛上學的小學生。
央視采訪
古稀之年仍懷赤子之心
徐云秀老人退休前是一家耐酸泵廠的工會主席。退休后,她被社區黨員推舉為社區支部副書記。上任后,她積極參加義務巡邏,調解居民間的糾紛。
社區工作人員張甜告訴記者,前年,徐云秀老人還騰出自家小房子辦起了青少年活動場所“徐奶奶愛心書屋”。書屋里的書大多是老人自掏腰包購買的,免費給社區的孩子們閱讀。
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徐云秀老人分別為此繡制了17面、18面、19面黨旗,以表達對黨的感恩之情。
近日,中央電視臺記者還到徐云秀老人家中采訪。聽說老人堅持繡黨旗的事跡后,在場的人都被老人的質樸、奉獻、無私的精神打動。
“今年,我和轄區的老姐妹以及部分少數民族的‘繡娘’們一起,將19面黨旗繡好,希望通過咱們市里的黨代表帶到北京去。”老人激動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