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 者 李國瑞 通訊員 王 飛 徐田浩)70歲的印學金是東海縣洪莊鎮一名退休教師。退休后,他回到王莊村辦起“留守兒童閱讀班”。4年來輔導200多名鄉村“留守兒童”讀書學習成長,從未收取一分錢。他照亮鄉村的“紅燭精神”,深深感動了身邊人。
近日,印學金的生動事跡被央視《新聞聯播》和《新聞直播間》、《新華日報》、江蘇衛視等媒體集中宣傳報道,引發較大社會反響。經市文明辦推薦,印學金增補為9月助人為樂“中國好人”候選人。
創辦“留守兒童閱讀班”
印學金所在的王莊村,地處東海縣西部馬陵山脈的丘陵地帶,過去,村民們僅靠種莊稼維持生計,收入微薄。近年來,村里大部分青壯年紛紛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和一群帶不走的孩子“留守”看家。
印學金到鄰村調研,結果發現周邊幾個村也有許多這樣的留守兒童,他們都成了沒人管理“教育”的孩子。
一向有著教育責任感的印學金,在心里有了想法:“雖然我已退休,離開了學校里的教室,但我還能在村里發揮余熱,辦起村里的育人教室,來幫助這些無人看管的留守兒童脫離困境。”
于是,從2013年8月起,印學金拿出多年積攢的數萬元錢,在自己的家中辦起鄉村“留守兒童閱讀班”,義務為村里留守兒童輔導讀書學習。
為孩子建立“閱讀記錄簿”
起初,鄉親們對“留守兒童閱讀班”并不感興趣,印學金便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在他苦口婆心地說服下,終于有五六個孩子愿意來家里聽他“上課”。
印學金耐心、熱情地教他們如何做人、如何學習。漸漸地,“留守兒童閱讀班”的名聲傳了出去,村里的家長們紛紛把孩子送過來,印學金的“留守兒童閱讀班”學生也增加到20多人。
“留守兒童閱讀班”常年開班。平時每周六上課,寒暑假期間每周一、三、五上課。閱讀班的課程主要以“紅色閱讀”為主,孩子們閱讀的書籍有《三字經》、《二十四孝》、《成語故事》、《中國火炬》等。
為更好地掌握孩子們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習輔導工作,印學金為每一個孩子建立“閱讀記錄簿”,每一堂課程都做好教案記錄。他還一一輔導、督促、檢查孩子們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為孩子們講故事,教他們唱歌。
義務輔導200多名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閱讀班”不僅接收王莊村的留守兒童來學習,而且還接收附近村莊的留守兒童到家里來上課。在他的鼓勵下,老伴、兒子、兒媳等家庭成員也都義務做起“閱讀班”的助手。
“留守兒童閱讀班”創辦4年來,先后有200多名留守兒童到閱讀班接受心靈道德的教育學習。孩子們在印學金的教育呵護下,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
4年的時間,印學金辦的閱讀班不但不收孩子們一分錢,每年還要拿出四五千元,購買課本書籍、墨水、粉筆等。印學金心系留守兒童的義舉,村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印老師辦起的是咱王莊村里的‘好人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