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祝玲 通訊員 陳傳寶)從2011年5月正式設立辦公室至今,江蘇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在我市“落地”已有6年多時間,不僅為我市遭遇交通事故的困難人群墊付救助資金,還為部分因交通事故造成家庭困難的受害人提供二次救助,受到受助者的一致好評。日前,記者獲悉,2016年,江蘇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為我市遭遇交通事故的困難人群墊付救助基金總額達1100多萬元。
運作近7年“路救基金”受理量持續增長
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制度,是對機動車交通事故強制保險制度的補充,是一項公益性的新型社會保障制度,旨在保障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不能按照交強險制度和侵權人得到賠償時,可以通過救助基金的救助,獲得及時搶救或者適當補償。
2011年4月底,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連云港服務辦公室(簡稱市路救辦)在紫金財險連云港中心支公司掛牌成立,并在各縣區交巡警大隊設立基金受理點,向社會公布救助熱線96019,開始接受道路交通事故(責任方逃逸或暫無力賠償)受害者的基金申請。
運作近7年來,隨著救助基金逐漸被市民熟知和了解,前往求助的人員不斷增加,為遭遇交通事故的困難人群墊付救助基金總額也逐年遞增,我市“路救基金”年受理量由剛開始的157萬元持續增長至去年的1100多萬元,幾年來我市“路救基金”受理總量已突破4700多萬元,受到受助者的廣泛好評。尤其在我市沈海高速新壩段“4.15”特大交通事故、沿海高速楊集段“5.20”重大交通事故的善后處理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市路救辦負責人介紹,2017年第一筆救助基金于元旦節假日后第一天便下發,截至2月底,僅2017年新年以來我市下發的救助基金便達60多筆,及時為遭遇道路交通事故困難人群送去了救命錢。
據他介紹,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為交通事故高發期,這其中包括春節前的回程高峰和春節后的返程高峰。“春節期間則相對要少一些,因為大家都回家過年了。”在春運結束后會有所下降。七八月份,天氣炎熱,加上人的活動量大,這個階段發生交通事故的數量開始上升,到10月上旬會出現爆增。
據悉,為了及時向受害人提供救助,發生交通事故后,一般情況下,只要受害人遞交的相關資料齊金,基金當日就可下發,此舉得到交通事故受害家庭的一致認可。
“路救基金”追償難老賴要上“黑名單”
然而墊付如此多的基金,事后的追償卻一言難盡。該路救辦負責人表示,我市道路救助基金造福那么多的受害者,但事后主動履行承諾、償還基金的受助人卻不多。就實際情況來看,困難來自多方面,包括受助人確實無力償還、遲遲找不到事故責任方導致無人償還,甚至還有獲得賠償后惡意拖欠拒不償還的情況,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客觀原因。為此,市路救辦想了很多辦法,包括對每個追償案件實行“鏈式管理”、救助全過程實施跟蹤、建立訴訟追償協助機制、“黑名單制度”等。其中“黑名單制度”在督促受助人自覺償還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一旦上了老賴黑名單,以后貸款、存款、消費、生活都會受到影響。而且隨著全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以及各部門信息共享網絡的健全,“嚴重失信”者所面臨的后果將會非常嚴重,有時甚至會步履維艱。”該路救辦負責人表示,救助基金是為民造福的好項目,在基金運作和管理中,希望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配合與工作支持,確保基金及時下撥使用和足額回收,以發揮其最大功效,讓更多交通事故受害者得到救助和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