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云港日報2月8日南京電(記者 周瑩)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召開以來,港城13位省政協委員積極建言獻策。記者了解到,在委員們提交的提案,多數集中在促進連云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事項上,其中,提請設立中國(連云港)自由貿易試驗區對我市“十三五”期間的發展至關重要。
設立中國(連云港)自由貿易試驗區(下稱連云港自貿區),填補了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與亞太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和長三角經濟圈的“十”字結點沒有自貿試驗區的空白;有利于發揮“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核心區、先導區優勢,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有利于發揮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東方起點的先導作用,加快促進東中西區域協調發展;有利于構筑東西雙向開放優勢,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有利于加強在港航物流、臨港工業、區域合作等特色領域的探索,全面激發開放活力;有利于加強不同自貿試驗區之間的政策協調和耦合。
委員們建議,提請設立的連云港自貿區規劃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包括航運物流核心區和產業配套功能區兩部分,“一次規劃、分期實施”,逐步推進。航運物流核心區以連云港港連云港區、上合物流園區、連云港國際商務中心和現有的海關特殊監管區為載體,面積65平方公里,建設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平臺、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與金融創新合作示范區。重點發展航運物流、國際貿易、多式聯運服務、保稅物流和加工增值物流服務等現代服務業;豐富國際貿易業態,推廣應用一般貿易、保稅現貨貿易、保稅租賃貿易、進口商品直營、保稅展示展銷、期貨保稅交割、雙向跨境電子商務(B2B2C)、藝術品保稅倉儲展示交易、保稅現貨電子交易等貿易方式;開展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國際航運稅收、航運金融、租賃業務等先行先試;完善國際中轉、國際采購及分撥配送的功能,帶動物流配套、金融服務、信息流動的全面提升;開展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改革探索。產業配套功能區以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先導區及其周邊的港區、物流園區為實施范圍,面積55平方公里,重點建設大型臨港產業、臨港加工貿易;探索建立開展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和國際貿易平臺,探索構建國際商品交易集散中心、信息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建設進口資源加工基地和出口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探索投資制度改革,完善事中事后監管,推動金融制度創新,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