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 者 趙 芳 通訊員 唐建勇)隨著春節臨近,我市的家政市場也隨之而熱,鐘點工、保姆等本就稀缺的人力資源變得更加搶手,服務價格也是水漲船高。很多市民感慨,一年一次的“家政荒”又來了。
然而家政業內人士指出,找家政人員其實并不難。而“家政荒”之所以存在,主要原因就在于供需對于服務質量上的不對等。而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除了缺乏家政服務的行業標準外,缺乏市場監管也是重要因素。長此以往,不僅影響家政人員就業,也會使消費者蒙受損失,最終會導致整個家政業的不良發展。
節前現象
“掃年”催逼家政市場火爆
眼看著春節馬上就到了,對家里進行一次徹底的衛生打掃,干干凈凈過大年是許多市民的習慣。面對任務繁重的一年一度的“家庭大掃除”,不少家庭都想雇鐘點工來幫忙,這也讓家政人員進入了一年中最忙的“旺季”。
“年底找個好保潔員是越來越難了!”昨天,市民仲女士又打電話到一家家政公司預約家政保潔員,對方表示,目前“檔期”已滿,只能先登記下來排隊,但是時間并不能保證。
“春節前想把家里徹底打掃一遍,可年底公司各種工作、活動太忙了,我根本抽不出時間來,家政服務省時省力,可現在想預約卻很難。”仲女士說。
不僅是仲女士遇到了這樣的問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市民在預約保潔業務時,都遇到類似情況。
記者連日來走訪市區多家家政公司、保潔中介機構了解到,從去年12月初開始,不少家政公司就開始陸續接到節前保潔的訂單。“尤其最近一段時間,預約電話都快打爆了。保潔服務需求量最大,可我們人手不夠,市民提前預約也要等一周時間才行。”一位家政公司工作人員說。
目前,已有許多家庭開始請家政人員進行大掃除,拖地板、洗馬桶……相比之前比較“火”的月嫂、育嬰員等家政服務,到了年底,家政保潔員更加受歡迎,而“用工荒”也隨之出現。
家政“荒”在哪
雙方對服務質量認識不一致
“好的,我們會安排一位家政人員到您家。”日前,記者在市區一家家政中介采訪時,負責人孫女士掛了電話向記者解釋道,這個客戶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長,家庭條件比較好。雖然她找家政人員只是要求做飯好吃就可以,但就我們的經驗來看,這樣的客戶要求往往比較高。所以,我們不敢保證一定能幫她找到滿意的家政人員。
在孫女士看來,市場并不缺乏家政人員,只是很多從業人員的服務技能等達不到客戶的要求,加上市民因為家政服務的費用偏高期望值也在不斷提升,供需雙方對于服務質量的不對等,導致了家政“荒”的出現。
記者采訪了解到,現在我市從事家政行業的人員很大一部分是40歲到55歲之間的農村男女,或者是外地務工人員。由于家政人員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大多只能從事一些簡單的體力勞動,也給一些需要高素質家政人員的市民和家庭帶來了諸多不便。
今年51歲的張女士就是如此,初中學歷的她此前在海州開發區一家企業做保潔員,去年,企業以張女士年齡偏大為由將其辭退。無奈之下,張女士開始進入家政業。然而,中介幫其聯系介紹了3家雇主,但不是因為不會使用家用電器,就是做飯不好吃而被解雇。最終,張女士在市婦聯巾幗聯佳家政服務中心的牽線下,才找到為一對空巢老人做飯和打掃衛生的工作,雖然收入不太高,但工作內容張女士基本都能勝任,雇主也比較滿意。
事實上,讓很多市民感覺到家政“荒”的另一個原因是,以往散落在大街小巷的小中介、黑中介紛紛不見蹤影,也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家政市場的供需問題。
市婦聯巾幗聯佳家政服務中心負責人王壘告訴記者:“其實,就是供需雙方在服務質量的認識上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交易達不成,中介費收不到,很多中介機構自然關門歇業了。”
家政“荒”原因
價格、服務質量缺乏行業標準
隨著家政人員收入的增長,很多人加入家政大軍,從業人員的數量較往年有所增加。但是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無論是我市,還是省內外都還沒有相關的家政從業標準,而這其實就是家政“荒”的重要原因之一。
與此同時,受價格因素和服務質量影響,很多市民自己動手而取消了家政服務。市民錢女士已經好多年沒請保潔員了,在她看來除了價格偏高外,保潔員的服務質量良莠不齊也讓她覺得這錢花得不值。“以前保潔一次才30元,一個月4次共120元。現在都按小時工算,同樣的活至少得要400多元錢。”
正如錢女士所言,目前的家政市場各種服務內容有相關的價格參考,但是服務質量卻良莠不齊。尤其是春節前,看著家政生意好做,不少人都想臨時辦個家政公司賺大把錢。于是,有些不良家政公司應運而生。打小廣告、租間民房、擺張桌子、掛上牌子,就可以開張了,由于雇員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服務質量自然就要大打折扣了。
除此之外,缺乏行業監管,也是導致目前家政服務供需不平衡的原因之一。據悉,去年工商部門就出臺了家政合同,但現實生活中卻很少有雇主與家政人員簽署相關合同。即使有些人已簽訂了合同,也在合同的訂立、內容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
“一方面,是因為中介單位只負責介紹一個月,但是第一個月過去了,此后雇傭關系是否繼續則脫離了‘中介’的視線。”王壘告訴我們,除了覺得不方便外,很多人也不愿意“白白”去交個中介費。也正因為脫離了中介的監督和監管,家政服務的質量也就更難獲得保障。
解決家政“荒”
納入監管提升消費維權意識
近年來,為了破解就業難,幫扶困難群體再就業,市財政、婦聯等部門都出臺了相關的免費或優惠的培訓政策,以提升家政人員的服務水平和層次。
然而,受市場經濟規律的自發影響,很多能力較高、素質較好的人員都選擇了收入更高的月嫂工作,令家政人員的服務水平依舊難以提升。
事實上,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升、人口老齡化以及二胎時代的到來,很多人還是看好家政行業,將其作為朝陽產業。而當下,如何解決家政“荒”難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家政屬于服務行業,應當被納入相關單位的監管之中。
同時,也需要雇主提升消費維權意識,和雇月嫂一樣,與中介簽訂長期合同。讓中介發揮監管、培訓等專業特長,對家政人員進行長期跟蹤培訓,不斷提升他們的業務水平和能力。如今,月嫂有等級,可以按照等級劃定不同的工資,家政人員也應當一樣。如果能夠建立這樣的培訓機制和考核標準,激勵家政人員,以提升他們的素質,將服務水平和質量與工資掛鉤,而不是良莠不齊一刀切,這樣才有可能形成一個健康的家政市場。
溫馨提醒:
選擇正規家政公司簽訂合同
王壘提醒廣大市民,春節前市民雇家政保潔員,在選擇家政公司的時候,最好找一些上規模、成立時間長、信譽好的專業家政公司,以免出現不必要的麻煩。
因為在清潔時曾有過發生意外的情況,有些業主家中有不少貴重物件以及高檔裝飾品、家電損失,而比較正式的家政人員都持證上崗,受過專業培訓,有的購買了相應意外保險,即使出現財產損失也能獲得相應賠償。
另外,市民還應先和家政公司簽訂合同,合同上需具體寫明保潔范圍和內容,且在打掃完畢后,市民當場驗收,避免事后出現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