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 者 史衛平 通訊員 李洪武)父母分手,出生證明遺失,出生時的衛生室已經不在,接生醫生是外省人……這些問題,對于腦癱女孩王淑蘭而言,想落戶真是難上加難。市公安邊防支隊贛榆下口邊防派出所民警歷時一年多,克服了重重困難,日前終于為王淑蘭圓了戶口夢。“有了戶口,就可以為她申請低保了。”從民警手中接過戶口簿,她的母親臉上露出了笑容。
去年6月15日,一名婦女來到下口邊防派出所,希望能為從小患有腦癱的20歲女兒辦理戶口。
社區民警陳強接待了這位來訪者。經詢問得知,這名婦女名叫王某英,贛榆海頭鎮人,在20多年前與其“前夫”王某連(贛榆青口鎮里沙村人)在沒有領取結婚證的情況下同居,1996年3月4日,他們生育了一個女兒,名叫王淑蘭。
據王某英說,女兒出生后,經檢查其患有先天性腦癱,由于家庭困難也沒有及時治療。而王某英與王某連在一起生活了十多年后,因感情破裂就分開了,后來雙方分別組建了自己的家庭。王某英前往上海打工安家,女兒與王某連生活在贛榆里沙村。女兒生活不能自理,戶口又一直沒有辦妥,因此也無法辦理低保,希望民警幫她解決女兒戶口的難題。“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得到一些基本的社會保障,要不然,等我老了,她以后怎么辦?”她說。
陳強把落實王淑蘭的戶口問題當做為民排憂解難的一項實事來做,立即對王某英、王淑蘭的情況進行深入調查。
因時隔多年,關于王淑蘭出生情況的最有利證明也被不慎丟失,調查工作遇到許多困難。但是民警并未就此放棄,他利用休息時間多次走訪衛生室、衛生防疫中心等多個部門,進一步調查關于王淑蘭的出生情況。
“經過走訪得知,當時王淑蘭出生的青口鎮八總衛生室已經拆遷了,為她接生的醫生當時就臨近退休,只知道是山東人。而且在王淑蘭出生以后也沒有注射過相關的防疫疫苗,王某英的出院小結也沒有。在什么證明都沒有的情況下,按照規定是不能落戶的。”陳強回憶說。
考慮到其家庭的特殊情況,陳強又與公安戶政部門進行溝通,得知首先應當確定王淑蘭與王某英、王某連的血緣關系,才能進行下一步工作。
2015年11月,王某英與王某連帶著王淑蘭,前往鹽城一家親子鑒定中心進行親子鑒定。
在等待鑒定結果期間,陳強前往王淑蘭生活居住的贛榆青口鎮里沙村,展開了大量的走訪調查,先后走訪了王淑蘭家的近鄰、村委會,又前往贛榆區人民醫院,了解當時王淑蘭出生的八總衛生室的相關情況。
今年5月份,在王某英拿到親子鑒定材料,確定王淑蘭與王某英及王某連的血緣關系之后,陳強將走訪的材料和親子鑒定材料一起送往公安戶政部門。
在審批過程中,需要前往贛榆區婦幼保健院補辦王淑蘭的出生醫學證明,而補辦出生醫學證明需要當時為她接生的醫生姓名、簽字。由于八總衛生室在十多年前就已經拆遷,而且醫生當時就臨近退休,且是外省人,查詢難度較大。民警又前往贛榆區衛生局協調,經過調查并出具了相關證明。
在多方努力下,相關部門為王淑蘭辦理戶口問題開辟了綠色通道。今年8月28日,終于將王淑蘭成功落了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給女兒落戶,讓她能享受低保。現在終于落戶了,非常感謝邊防派出所的民警。”王淑蘭的母親拿到戶口本之后激動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