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徐黎一 通訊員 崔玉婷 邵澤賢)連云港老街正成為我市文化展館的聚集地,以此成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點。筆者昨日從連云區獲悉,今年以來,連云港老街轉變發展思路,以滿足游客需求出發,深挖我市豐富的文化資源,精心打造出11家以西游、海洋、民俗、非遺等為主題的文化展館。可說是不出老街,游客就能看遍港城文化。自今年5月1日正式運營以來,已接待游客近5萬人次,門票收入達61萬元。至此,老街已實現了自身的完美逆“襲”。
此前,老街的發展可說是困難重重。“不缺特色,環境也被打造得很好看,可就是缺乏人氣。”此前,有不少業內人士如此形容連云港老街,由于缺乏人氣,老街上無論是從外地招引來的商鋪,還是自身建設的展館都紛紛關門謝客。為了尋找出路,連云區旅游、文化等多個部門紛紛外出考察,學習發展的經驗,國內有老街的城市幾乎跑了個遍。但近一年多來,連云區即便將在外地發展好的項目引領過來,甚至原封不動的搬到老街,也沒有扭轉老街人氣匱乏的現狀。
轉變發展思路,提煉做優自身資源。“但那些都是別人的經驗,并不一定適合我們。”連云港老街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副總張書華說,對于老街如何發展,連云區的思路開始回歸,在游客的需求和我們自身擁有的資源上入手如何呢?在與旅游主管部門、大中型地接旅行社對接后,連云港老街將發展的思路確定為秉承“山海石城、老港窯埠、修舊如舊”的主題理念,重點打造“三街兩巷十一個展館”,至此,傳統民俗文化、非遺傳承文化、海洋文化、西游文化在老街生根發芽。
以游客需求為出發點,不斷完善老街的旅游環境設施。據悉,從去年開始,連云區按照旅游景區的模式對老街進行了改造提升。首先是完善了街區內的展館,不僅增加了民俗、非遺、老街等展館的警示牌、收票、門禁閘機等系統,還增加了導攬圖,展館介紹牌等,服務游客的意識不斷增強。同時為了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等相關需求,老街設立了商品部,主要經營民國風紀念品、工藝品、飾品、柳編、剪紙、土特產等。“商品部每個月的營業額都接近萬元。”商品運營部負責人高志軒告訴筆者,為了更好地發展老街經營業態,將違反合同要求經營的商戶進行集中整治,嚴把招商關。計劃培育多家特色店鋪、小吃店、增設藝術酒店、大型紀念品超市、3D主題文化旅游綜合體。
在深挖文化資源,做足旅游產品亮點的同時,老街將宣傳與營銷工作納入重點。一方面,緊抓與國家4A級景區海上云臺山的便利條件,利用連接兩大景區的游步道,與海上云臺山進行抱團發展,形成捏指成拳的效應。“目前,我們已經與海上云臺山、連島景區聯票,游客只要買一張票就能到這三個景區游玩,通過景區間的聯動,老街對外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大大提高。”張書華說,老街游客中80%為來自河南、安徽、上海等地的團隊游客,也足以看出連島、海上云臺山等景區對老街接待量提升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老街積極與學校、企業合作,與淮工等高校、旅游企業簽訂實踐基地相關合作協議。“對接多家大型旅行社,開發老街游覽線路,最大可能帶動景區店鋪、業態發展。”張書華告訴我們,老街將在旺季結束前舉辦一個大型的啤酒節,一來豐富街區的活動,二來也想吸引更多市民來老街休閑玩耍。
短評
人氣與產品,誰在前誰又在后?連云港老街發展之路似乎給了我們一個答案。
想要有人氣,首先應該有吸引人的產品。而這個產品好不好,不是景區自己就能說了算的。它既需要市場來評判,也需要游客用腳來投票。如此一來,我們景區的改革與發展就該以游客需求出發,看看他們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照搬別人的發展經驗。
筆者認為,此次老街逆襲,贏在思路,回歸到市場后才腳踏實地去研究需求;也贏在以自身的核心要素資源,當然,這個資源不光是老街自己的。對于外地來連的游客而言,連云港的特殊性都具備吸引力。老街值得驕傲一番的做法就是做了一個集大成者,將連云港的文化資源深挖一遍,然后以當下最流行也最容易呈現的方式給了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