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見習記者 趙夢若 文/圖 通 訊 員 孫佑祥 實 習 生 朱雨桐)鳶尾、千屈菜隨風搖曳,群群鳥兒點水掠過,如今東鹽河蒼梧橋到朝陽橋段55處生態浮島上一派生機盎然。目前,這些人工浮島已初步顯露生態功能。昨天,記者從市水利部門獲悉,我市將在東鹽河上增設面積約850平方米的生態浮島,再提升東鹽河景觀“顏值”,改善市區水環境。
昨日早晨7時記者在東鹽河建設東路附近看到,現場的工作人員正準備把最后的幾個“浮島”放在河面上加牢,而一旁的工人忙著把剛運到的植物整理好,在浮島上種植美人蕉、千屈菜、旱傘草、香蒲、菖蒲等挺水植物,現場一片忙碌景象。
“還有八九米的河段就全部完工了!”正在施工的陶師傅說,生態浮島上種植了多種耐污性較強的水生景觀植物,通過扎在水中的根系吸收氮、磷等營養物質,促進有機污染物的降解,還可以提高水體的透視度,達到凈化水質、美化水景的目的。
據市區水工程管理處相關人士介紹,目前在東鹽河建設東路到海寧路段水域開展的人工生態浮島建設工程,面積共約850平方米,是東鹽河綜合整治的水體人工復養工程之一。工程完工后,浮島上栽種的水生植物經過幾天的生長,市民就能在河面上看到“水上花園”,東鹽河的“顏值”又會提升不少。
家住頤和花園的王女士上午買菜回來路過東鹽河,禁不住夸起了這里的水質:“東鹽河可以說是市區最美的一條河了,河上弄了浮島有了花花草草,河水干凈了,真的很漂亮。”
其實許多市民并不知道,為了打造生態河道,實現清流繞城的目標,市水利局等部門一直在努力。而東鹽河是我市市區防洪工程的一條重要排水河道,全長15.6公里,承擔新海主城區及云臺山區47.6平方公里的防洪排澇任務,同時又具有大浦河流域與排淡河流域澇水互調的功能。
進入新世紀以后,我市對東鹽河各段實施過多次整治,水質有了質的改變,最近一次整治是2014年4月。“當時工程按20年一遇的排澇標準進行治理,改善了排水條件,提高了區域防洪排澇標準,治澇面積達11.66萬畝,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一個水清景美的休閑場所。”市區水工程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