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wǎng)】(張晨晨 宋驍)李龍江是市郵政分公司的一名普通投遞員,因為工作,他認識了一位名叫佘守愷的老奶奶。佘奶奶已92歲,平時喜歡讀書看報,家中還訂了《揚子晚報》等報刊。1981年老伴去世后,30多年來家中就她一個人。前幾年,她生病的女兒住回了家里,老人不僅要照顧自己,還要照顧70多歲的女兒,生活十分不便,于是李龍江擔(dān)負起了照顧她們的重任。
佘奶奶家住一樓,房間陰暗潮濕,長年都要開著燈。2012年6月的一個陰天,客廳燈壞了,房間一片漆黑,視力本就不好的佘奶奶急壞了。碰巧李龍江來送報紙,佘奶奶想請他幫忙買個燈泡,但覺得他忙,不好意思張口。讓老人沒想到的是,李龍江很快又回來了,手里還拿著一個新燈泡。燈泡換好后,室內(nèi)再次明亮的那一刻,奶奶的心情立馬舒暢了。
說起幫助老人的初衷,李龍江憨厚地表示,其實自己也沒做什么,“看到老人家中有困難我心里也很難受,送完報紙我就不忙了,我肯定要幫一下。”
2013年農(nóng)歷年三十,老人的小女兒因為要去外地辦事,就把老人以及和老人同住的大女兒一塊兒接到了自己家,請她們幫著照看下家里。幾天后,老人擔(dān)心家里時間長沒人不安全,就先回去了。大年初五下午,老人的大女兒打來電話,說屋里沒吃的了,外面又下著大雪。老人情急之下,忙給李龍江打去電話,想請他幫忙買點吃的送去。老人不知道,此時的李龍江正發(fā)燒躺在床上休息。接到佘奶奶的求救電話,他忙起床,冒著大雪,騎車趕往市區(qū)買菜。適逢春節(jié)假期,又下大雪,他一直轉(zhuǎn)了2個多小時,才總算敲開一家賣菜鋪子的門,買了四五樣菜,又匆匆送到了佘奶奶小女兒家。
2013年10月份的一個傍晚,佘奶奶打電話給李龍江,說家里有點事需要幫忙,他接到電話趕緊騎車趕了過去。推開佘奶奶的房門后,他看到老人正坐在客廳的小餐桌前嚼著煎餅,而飯桌上卻沒一道菜,除了一碗白開水。原來,老人當(dāng)天身體不太舒服,所以就沒有做飯??吹竭@一幕,李龍江趕緊到廚房給佘奶奶炒了一盤菜,燒了一碗湯。此后,廚師出身的李龍江,只要看到佘奶奶家里沒菜了,便主動去買菜回來幫她燒。
2015年5月16日,佘奶奶決定為70歲的大女兒過生日,可生性節(jié)儉的她不愿意去外面吃飯,于是又給李龍江打了求救電話。很快,李龍江帶著買好的菜趕到,下廚為她們做了頓豐盛的生日餐。那頓飯,佘奶奶吃得很香,她說:“小李就是我的親人,我晚年享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