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袁春梅 呂菲)“大暑”節氣以來,港城進入了“燒烤”模式,特別是24日至26日連續三天,港城最高氣溫普遍在37℃。高溫炙烤下,城區各大醫院中暑病人急劇增多。很多人認為中暑多喝兩杯水,吃點解暑藥,歇一歇也就過去了。但如果是重癥中暑熱射病,情況就不一樣了,近期港城多名市民因為熱射病住進重癥監護室。高溫仍在持續,醫生提醒,戶外作業人員、體質較差的老人和小孩最易被熱射病盯上,需要做好防范措施。
持續高溫,多人被熱射病擊倒
45歲的李亮是一名快遞員,24日上午,他行至蒼梧綠園附近時,突然感覺眼前的車子都在晃動,他意識到自己可能中暑了,立即將車停在樹下并打電話給朋友,很快在朋友的幫助下來到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救治。當時,李亮的體溫直逼40℃,醫生說是典型的熱射病,長時間的太陽直射,沒有任何防曬措施,加上早晨沒有飲食和進水,好在他自己意識得早。
“持續高溫下,熱暈的人不在少數,一天接診近20人。而中暑的患者中最嚴重的要屬熱射病,是最致命的中暑重癥,其危險系數高,搶救難度大。”在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陳開翔介紹,目前重癥監護室還躺著好幾位患者。
25日中午,急診ICU收治了一名70歲老人。據了解,老人是買菜途中突然暈倒,好心市民撥打120送到了醫院。入院時,老人的體溫直接爆表,已經昏迷沒有意識。無獨有偶,25日下午一場大雨后,80歲的胡大爺想省電,就關了空調出門透透氣,沒想到很快出現呼吸困難、暈厥現象,被鄰居送到醫院。到急診時體溫41℃,已出現脫水現象且意識模糊。經檢查,胡大爺因為年紀大本身就有基礎疾病,加上室外天氣炎熱,從低溫環境猛地到高溫環境,身體無法適應,造成了心臟、腎臟等多器官衰竭。
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
夏天中暑是常事,然而,如果是重癥中暑,情況就不一樣了。重癥中暑按嚴重程度依次分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種。其中,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
陳開翔介紹,熱射病是指高溫環境下太陽長時間地照射或者直射,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該病通常發生在夏季高溫同時伴有高濕的天氣。如高溫下發現有人昏迷,應立即將昏迷人員抬放至通風陰涼處,澆涼水以降低昏迷者的體溫,隨后要持續監測體溫變化,高燒40℃左右持續不下的要馬上送至有經驗的醫院進行液體復蘇治療,千萬不可以為是普通中暑而小視,延誤治療時間。
兩類人是熱射病重點防范對象
一旦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人體的自動調溫功能就容易出現障礙,身體會出現頭昏、多汗、惡心等中暑癥狀,嚴重的中暑更會引發高熱,導致熱射病威脅生命。那么市民該如何防范?
有兩類人最易惹上熱射病,一類是長時間在高溫高濕環境下作業、體育鍛煉和比賽等的青壯年;還有一類是雖沒有進行劇烈運動,但本身體質較差者,如老人、小孩、產婦等,在通風條件較差、濕度環境較大的環境中,也容易出現高熱、意識模糊、驚厥癥狀,最后發展為熱射病。
“能在早期識別熱射病非常關鍵。”陳開翔提醒,市民若發現自己或者家人出現疑似熱射病的癥狀,體溫達到40℃,伴有意識障礙、休克,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進行妥善救治,切勿延誤了治療時機。若出現心跳驟停,要立即做心肺復蘇,同時撥打120,通常要在兩個小時內把患者體溫從40℃以上降到38.5℃以下。
■ 鏈接 熱射病預防關鍵點
1、如果感覺自己中暑了,可以吃點防暑藥,比如藿香正氣水等。
2、除了吃藥,當出現了中暑癥狀時,患者最應該做的就是到陰涼通風處休息,盡快降溫,多喝水,保持排汗通暢。
3、長時間高溫作業時,要合理安排休息時間,環境轉移時溫差不宜過大。
4、平時多補充水分及含鹽飲品,避免穿不透氣的衣服進行強體力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