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文 通訊員 張開虎 黃步先 李慶敏 王金玲)當兩根針頭再次扎進靜脈,一股鮮血通過軟管進入干細胞分離機,然后輸回人體內。昨日,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陳加封,在南京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血液科經過6個小時的采集,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混懸液210毫升。這些“生命火種”隨即被迅速地送往北京,去拯救一名31歲的男性白血病患者。這標志著陳加封成為全國第5611例、全省第494例、全市第11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他也因此成為我省首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大學生村官。
4月21日,本報報道了陳加封放下手頭工作和生二胎的計劃,在家人的陪伴下趕往南京,準備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一名素不相識男子生命的消息。筆者昨日聯系陳加封,得知他抵達南京后,從22日上午8時開始,就接受了動員劑的注射。“22日一天就注射兩次,動員劑刺激骨膜,把骨髓里的干細胞動員到外周血液中,我夜里疼得睡不著覺。”陳加封說,在接下來的幾天里,他一共打了9次動員劑,疼痛感一天比一天加重。為了轉移注意力,他還特意叫妻子劉秀芳買了《苦難輝煌》這本書來看。
昨日早晨6時,醫務人員給陳加封注射了200毫升的補鈣和抗凝劑。8時10分,主管醫師陶玉卿對陳加封兩臂的靜脈進行摸索觀察,準備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他右臂靜脈針刺很好,左手扎一下沒有成功。”為不耽誤受捐者的救助時間,陶玉卿不得不從陳加封的腿上進行針刺。可是,到了9時50分,陳加封感到腿部疼痛難忍,不得不叫醫務人員再次從他的左臂進行針刺。經過1個小時的調整,陳加封先后被針刺4次,最終造血干細胞采集才得以正常進行。
依據陳加封的體重和身高,醫務人員測算出他全身的血液量約為5400毫升,分離機要對他全身的血液經過兩周半的循環采集,也就是13500毫升,這期間,陳加封被要求躺在床上不能動。下午2時10分,經過6個小時的采集,干細胞分離機終于停止了轉動。來自北京軍區總醫院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拿到了陳加封捐獻的210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病房內爆發出陣陣掌聲。
“陳加封成為江蘇省第494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也是江蘇首位捐獻的大學生村官。”省紅十字會骨髓庫主任丁玉琴邊將由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印發的榮譽證書遞交給陳加封,邊向他祝賀。來自北京的一位愛心人士也將受助者寫的一封感謝信和一臺筆記本電腦交到了陳加封的手中,以示感謝。
陳加封告訴筆者,這位素未謀面的小伙子在感謝信中寫道:“我想不出用怎樣的語句來表達我對您的感謝,真心感謝您用您的善良和奉獻讓我對未來重新燃起希望。等我康復了,回到社會的懷抱,我一定會站在您的后面,去幫助更多的人!”看到這樣的語句,陳加封的眼角濕潤了,他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非血緣關系的骨髓配型成功概率僅為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只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捐獻隊伍中來,才能使更多的患者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