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李帥 楊烈夫 通訊員 金濤) 交警,聽到這個名字時,您是否覺會得“親切”,“親切”的原因有可能是你開車違章,剛被他們處罰過;也有可能是你在路上遇到困難,曾經被他們幫助過。有人說,我討厭交警,他們天天就知道罰我的錢;但也有人說,感謝交警,如果沒有他們,我都不知道每天還能不能安全出門。不管是討厭還是感謝,能說出自己真實情感的人都應該值得尊敬,因為只有最基本的真實,才能換來世人間所追求的真誠。面對指責和感謝,交警們回答:“我們的愿望就是,有那么一天,大家都遵守交通法規,路上暢通無阻,再也沒有事故。”
本期連網“腳步”記者走近了交警,帶大家了解這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民警群體,看看他們都在做些什么,忠于記錄真實,還原一線交警們的百態人生。
本期人物:姚元海,一名已經從警33年的老交警,現任職于市交警支隊連云大隊,負責東部城區交通監控、信號燈、后勤等多項工作。
10月10日上午9點10分,筆者一行來到市交警支隊連云大隊院內,按照之前的約定,筆者準備前往姚元海的辦公室,正當向人問他辦公室的具體方位時,一名花白頭發,脖子上掛個老花鏡的民警進入了筆者的視線,還沒等筆者反映過來,這名老民警已經麻利地拉開了一輛汽車的門。
有人聽他說“煩”就開心
“姚警官,快等等,有記者來找你!”聽到一聲呼喊后,這名老民警回過頭,這時筆者才反映過來,原來他就是姚元海。“不好意思啊,剛接了個比較急的電話,電信公司和設計院的人在嘉瑞寶廣場那里等我,有幾十個涉及信號燈聯網和監控改造的現場要去看看,我去問一下情況,馬上就回來。”姚元海說完就立即上了車。看到姚元海要出現場,記者自然要跟著,這可比坐在辦公室里“一問一答”要棒多了。“我們跟著你,在不影響你工作的前提下,邊走邊聊。”
車輛發動,準備出發。可就在這時,兩個穿著電網工作服的小青年匆匆上前問道:“姚警官,我們要去配電房換電表,可找不到人,你幫我們聯系一下行不行?”聽后,姚元海突然變的很激動:“我聽到‘找不到人’這幾個字就煩,這邊有50多個人,做人要有集體榮譽感,你們請稍等一下,我聯系一下。” 通過和兩名電網工作人員聊天,筆者了解到,心直口快的姚元海有時會說“煩”,但了解他的人在聽到這個字以后就會很開心,因為他們認識的“老黃牛”又進入工作狀態了。
9點15分,姚元海終于出了交警隊大門。“姚警官,你怎么還管配電室啊?”路上,筆者不解地問道。姚元海則笑答:“這算什么,前兩天我還幫大隊食堂買油呢。”
信號燈和監控的專責“保姆”
9點21分,姚元海抵達嘉瑞寶廣場,電信公司和設計院的工作人員將一打材料交到他的手里,會議中心BRT路口、高公島景區路口、金海岸路口……“老姚,你看這20個路口先看那個?”電信公司工作人員王傳志問道。“一小時后我在海濱大道中華東路路頭等你們,因為先和記者約好的時間,我先帶他們去隊里看一下。”姚元海在看過材料后認真地回答。
據了解,像對路面信號燈和監控設施的保養、改造、維修等工作,姚元海幾乎是每天都在做。“我們已經打了很多年的交道了,老姚這人做事太認真,簡直就是東區紅綠燈和監控的專責保姆,哪里線路有問題,他都是盯著我們做維修。”王傳志告訴記者,今年春天,因為“在海一方”一個監控點的光纖出了故障,姚元海沒日沒夜地叮囑了他二十幾次,維修時因為有一個井太窄,光纖不太好穿,姚元海知道后就跑到現場和他們一起弄,硬是把光纖穿了過去。
“電信公司的工作面廣、量大,很不容易。我總盯著,就是想把出故障的設備快點弄好。”姚元海說,路上的監控是交警的眼睛,眼睛“瞎了”,能不急嗎!
有三件最“得意”的事情
9點32分,姚元海接了一個電話后立即返回大隊。“一個同事要到物證室取相關事故的血樣。”記者了解到,當天是姚元海電話值班,物證室等事務他也要管。
在回大隊的路上,姚元海向筆者介紹起他做交警以來最“得意”的三件事,都和監控有關。第一件事是一起金店搶劫案,作案嫌疑人在逃跑過程中,被他前夜剛修好的一個高清球機給拍個正著,作案的相關特征很清晰,該條監控視頻在案件研判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晚上十點多修好的探頭,嫌疑人第二天上午10點多作的案,正好趕上。”
9點39分,當講了第一件“得意事”之后,姚元海也抵達了大隊物證室,同事鄭建樂正在門口等他,辦完相關事務后,姚元海邊收拾邊接著講他的“得意事”。
“第二件事是3年前發生的一起毒駕事故,駕駛員在將人撞死后逃逸,當天正好是小鄭事故值班。”姚元海說,事故發生后,他和鄭建樂通過對事故前后兩天半的監控進行研判,經過對海量視頻的梳理,三天后,他們終于在肇事駕駛員家后的養魚塘里發現了肇事車輛,逃逸的肇事駕駛員在知道無法隱瞞真相后主動自首。
“老姚的工作責任心特別強,監控科技化對我們辦案幫助非常大,比如遇到一個逃逸事故,不論大小,我給他打電話,他都會不遺余力地在監控室里查視頻找軌跡,他加沒加班我不知道,但最終他都能將肇事車輛給查出來,幫我們這些在外辦案的人員鎖定嫌疑目標。”鄭建樂說。
“第三件事比較戲劇性。”姚元海接著介紹,今年7月份,一輛紅色轎車在撞倒行人后,肇事駕駛員冒充好心人將傷者送往醫院搶救,當傷者醒來時已經躺在了醫院的床上,并不知道是誰撞了他。他在接到報案后,通過細致的監控比對和軌跡追尋,發現紅色車輛在救人時有一側后視鏡是壞的,然后順藤摸瓜,發現肇事駕駛員在抵達醫院門口后又換了一輛白色車輛將傷者送進了醫院,企圖混調試聽,蒙混過關,最終還原了紅色轎車就是肇事車輛的事實。
快樂的“老黃牛”也喊累
9點50分,物證室的事情告一段落,姚元海帶領筆者來到采訪前和他約好見面的地方——監控室。道路信號燈控制系統、社會資源監控整合、轄區道路監控功能演示……在姚元海向筆者演示監控室的基本工作時,筆者在一臺電腦上發現了姚元海的工作日記,維修信號燈、維修監控球機、回收光纖、數據審核、監控球機交電費、審核數據、調監控、監控室值班等字樣布滿了文檔。
“姚警官,你每天做這么多事,不累嗎?”筆者好奇地問道。“我說自己當初干交警是為了填飽肚子,你信嗎?”姚元海笑著說,自己從警三十多年來,一直堅持在交警崗位上沒變過,期間也有機會轉警種,但對交警崗位多年積累下來的感情讓他難以割舍。“累是肯定的,但要學會自我調節,通過勤懇工作可以換來別人的尊重,而且幫助別人的感覺還是很快樂的。”
“師傅就是頭快樂的‘老黃牛’,天天忙乎乎、樂呵呵的,工作節奏很快,起初我跟在他后面都感覺喘不過氣來,不過現在適應了,不快點忙的話事情越積越多,關鍵時刻會耽誤事。”姚元海的徒弟,也在監控室工作的小青年宋成告訴記者,有時候線路故障,為了趕時間,姚元海還會自己上前刨土、挖坑。
9點55分,在接完一名外地駕駛員的咨詢電話后,電信公司和設計院的電話又打到了姚元海的手機上。“他們怎么比我還急,估計是怕一天看20個路口的時間不夠,記者同志,實在抱歉,還有什么需要采訪的我們電話里再說,我現在必須的去和他們匯合了。”掛掉電話,姚元海笑著和筆者表示了抱歉,然后又急匆匆地往外去了。
采訪手記:有人說“忙碌并快樂著”是句騙人的話,但姚元海在繁雜工作中所傳遞出的情緒正是忙碌與快樂并存。45分鐘的時間不長,但就在這短短時間里,姚元海跑了一個現場、處理了一件后勤事務、幫助同事到物證室取樣、接了一個咨詢電話、同時接受了采訪。筆者相信,姚元海不是個例,全市交警部門還有成百上千個像姚元海這樣,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樂于奉獻的普通民警。如果將港城交通比作一個正在高速運轉的巨大機器,那交警們就是那些默默流淌在齒輪間的潤滑油。用當天采訪姚元海時他說的一句話結尾:“事情很多,也會累,也會煩,但這些事都是我的職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