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季大根正在幫母親梳頭。
【連網】(陶莎 王華 張道華)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這個世界上,媽媽是我最親的人,我寧愿自己挨凍受餓,也不能讓媽媽吃苦受罪。”在灌南縣田樓鎮小海村,只要一提起季大根的名字,村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齊聲夸贊他是一個大孝子。今年49歲的季大根從8歲開始就一直照顧雙目失明的母親,到現在已經整整41年了。
“鴉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面對雙目失明的母親,季大根沒有選擇逃避,獨自一人挑起了家庭和生活的重擔,一絲不茍地照料著母親的生活,不厭其煩地為其端屎尿、換被褥、按摩手腳、洗臟衣物。41年過去了,原本年幼的季大根已經滿臉滄桑,生活的苦難讓他看起來比同齡人顯老。因為要忙著到村頭去做工,季大根每天都是一大早起來,伺候母親起床,忙著幫她梳頭、做早飯,等老人吃完飯以后,又將鍋碗瓢盆收拾完再去做工。
說起往事,憨厚的季大根告訴筆者,41年前,他的父親季永貴患肺心病去世,家里的頂梁柱倒了,家境本就貧寒,加上他的媽媽天生雙目失明,按理說,當時年僅8歲的季大根應該是上學讀書年齡,但是因為家里一天三頓飯都保證不了,學費更沒有錢繳,還因為他沒有其他兄弟姐妹,小小年紀的季大根便承擔起一個大人的責任,負責媽媽吃飯和日常生活。周圍的鄰居怕季大根照顧不了,當時很多人都勸季大根的媽媽離開這個家,好讓季大根能有個好人家收留。季大根聽說以后,哭著喊著就是不愿意,稚氣未脫的他說,自己慢慢會照顧,就是要飯也要先把媽媽的肚子填飽,一直將媽媽撫養到老。從那以后,季大根每天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挨家挨戶地要飯給媽媽吃,等媽媽吃飽以后自己再去討。
“幸虧他要給我吃,一頓不要,我們娘倆就挨餓啊,因為家里窮,加上我眼睛看不見,季大根一年到頭也沒有鞋子穿。有一年冬天下大雪,第二天地面就上凍了,季大根只能赤著腳走在雪地上,我知道后心里難過得要命。季大根討飯回來,首先讓我先吃,等我吃飽后,他又拿著飯碗走了。要不是兒子的貼心照顧,可能我早就不在人世了。”季大根的母親王進美告訴筆者。
相依為命的娘倆就這么清貧地過了一年又一年,因為要照顧母親,季大根沒能上學。1988年底,已經22歲的季大根原本可以外出打工掙錢,但是為了照顧母親,他放棄了遠行,只是到附近做一些零散小工來維持生活。2002年8月30日,由于連續的大雨,季大根家的兩間土墻房子被雨水泡倒了,鎮政府專門出資為他們母子倆新蓋了2間30平方米的磚瓦房。雖然居住條件有所改善,但季大根沒有辦法外出打工,導致貧窮一直與季大根結緣。
因為要照顧母親,季大根至今孤身一人。可說起這些,季大根無怨無悔。王進美老人今年已經84歲了,但身體很好,每年最多也就是患一兩次感冒。
2012年3月,一個陌生的小生命闖進了王進美母子的生活。季大根在自家門前的路上,撿到一個女嬰。用村民的話說,這個小生命就是上天“賜”給季大根母子倆的。孩子的到來,給他們母子平淡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希望。季大根為這個孩子起名叫季明娟,現在已經3歲了。平時,季大根在村子附近打零工,孩子白天上幼兒園,周圍鄰居也能幫著接送,懂事的小明娟放學回來也幫著照顧奶奶。中午吃飯時,她先搬個板凳,然后再把奶奶攙到大屋,季大根負責盛飯,非常懂事的小明娟把筷子遞到奶奶手中。
“這么多年來,季大根自己舍不得吃穿,把老人始終放在第一位,洗腳、洗頭、洗衣服全靠他,真是個大孝子啊。”今年75歲的鄰居顧芹老人對筆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