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天柱)3月5日,雷鋒日。一個中國人永不忘懷的日子。
雷鋒的一生雖然只有短暫的22年,但作為一個精神坐標,至今已矗立了60個春秋。1963年3月5日,毛主席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自此,這個普通士兵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寫在每一個春天里。
“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家喻戶曉的歌,在上世紀60年代乃至當下,一直為世人經典傳唱、耳熟能詳。雷鋒沒有上過戰場,沒有立過戰功,卻成為中華民族的道德楷模;他只有1.54米的個子,卻成為人民軍隊的排頭兵;他離開我們60個春秋了,而向往和追隨他精神的人們卻越來越多。
有人曾提問:我們年年學雷鋒,雷鋒當初在學誰?筆者經過翻閱大量的書籍和資料,終于找到答案,原來雷鋒也有自己的學習榜樣。雷鋒所有文字留存中,“黨”出現160多次、“毛主席”出現110多次,足以體現他對黨和毛主席的信仰信賴和深厚感情,這一感情正是他奮發圖強的精神支柱,是他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堅定政治信念的表現。
時代英雄引領價值追求。劉胡蘭、黃繼光、邱少云、董存瑞、趙一曼、王若飛、向秀麗、龍均爵……這些英雄人物因為將黨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都成為雷鋒的偶像,他慚愧“自己比起他們,真是百分之一也不如”,所以他在日記中反復地表露尊崇向往和遠大志向。
雷鋒的“螺絲釘”精神,源于他參軍前在湖南省望城縣委當通訊員時,有一次他跟縣委書記張光玉一起開會,路上有顆螺絲釘,縣委書記把它撿起來,裝進衣兜后說了一番話:“要搞建設就得艱苦奮斗,一顆螺絲釘別看它小,缺了它可不行……”并告訴雷鋒滴水積成河、粒米堆成籮的道理。雷鋒入伍后的第一天晚上,營長來查鋪,知道他感冒了,連夜叫來醫生為雷鋒診治。營長還脫下自己的棉大衣,并送來一床新被子,蓋在雷鋒的身上,雷鋒的淚水濕透枕巾。雷鋒主動為困難戰友家中寄錢,也是受團政委韓萬金幾次給災區捐款、卻不向外透露一個字的影響。有這些品德高尚的領導言傳身教,雷鋒的思想才不斷得到升華。
1961年夏天,雷鋒送給養豬模范馮健一張自己擦車的照片,并在照片背面寫上贈言:“馮健姐姐:我永遠向你學習,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1962年,雷鋒在一次共青團代表大會中,認識了勇救落水戰友的劉成德,隨后在劉成德的筆記本上寫下贈言:“親愛的劉成德戰友,您是優秀的共青團員,是我永遠學習的好榜樣……”可見,雷鋒學習的榜樣,不只是領袖、領導、英雄,也包括身邊普普通通的人。
在追隨榜樣的路上,雷鋒時刻鼓勵自己,向榜樣看齊,跟榜樣學習。其中一些人未必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只要身上發出了一絲一縷的“道德光芒”,雷鋒就視為自己的榜樣,從而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
一個人選擇“學誰”,往往決定了他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榜樣是一面旗幟,給我們指引方向,引導我們向上向善、淬煉提升;榜樣是一種力量,具有極強的感染力,牽動我們向共同的目標奮斗努力。只要我們向榜樣看齊、向使命聚焦,汲取榜樣力量,就能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就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業績。黨員干部帶頭學雷鋒、做標桿,“平時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一般群眾就會自覺跟著學、照著做,學雷鋒就會由小環境優化連點成片為大環境。
作者單位:贛榆區審計局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