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前行的每一步無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動,無不需要偉大號召的指引。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號召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用了不到100年的時間,實現了超越西方國家歷史規律的質的飛躍。不管是回望昨天的苦難輝煌,還是扛起今天的使命擔當,都指向一個清晰鮮明的主題,那就是為了實現明天的偉大夢想。在追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道路上,困難和挑戰將會接踵而至,機會和榮譽也會不期而遇,在奮力趕超、向上挺進的過程中,黨員干部要努力掌握好三種本領,讀懂號召中的深刻含義。
黨員干部要以理想信念為“指路明燈”,在驚濤駭浪中挺立潮頭。“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和靈魂支柱。對于黨員干部來說,理想的堅定、信仰的堅守,是追求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鮮明表達。從“半條被子”的故事到“尖刀連”的感動,從焦裕祿帶領蘭考群眾治理災害的勇毅到黃大年放棄優越物質條件回國的純粹……支撐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守初心、擔使命的內生動力就是堅定的理想信念,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當前,我國GDP已破百萬億元,脫貧攻堅戰的歷史使命已經圓滿完成,正昂首挺胸走向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上。但是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仍態勢未減,全球經濟萎靡、國際單邊主義盛行、邊緣政治不斷加劇等問題仍然突出。對此,黨員干部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心懷“國之大者”,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的理想信念,投身強國偉業,不達目的不罷休、不到終點不放棄,錘煉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扛起“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
黨員干部要以過硬本領為“創業引擎”,在逢山開路中游刃有余。始終堅持底線思維,時刻保持本領恐慌的緊迫感和“未到沸點”的清醒。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必須要有堅實的技術本領作為支撐,要苦練“內功”,發揮“外力”,不斷在反思中總結經驗教訓,提升自我。要強大起適應新發展理念、新發展階段和新發展格局的本領,積極對接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型技術發展,鍛煉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更要把身子扎進基層,把心貼到農村,運用科學的思維進行謀劃布局,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還要加強思想“充電”,強化政治理論學習,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汲取前行力量,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和做到“兩個維護”中尋求政治方向。
黨員干部要以不屈意志為“定海神針”,在遇水架橋中自信從容。“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越是艱險越向前”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根植于民族精神深處的優秀品格。穿梭于五千年歷史熒幕上的不屈身影是我們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最大的底氣。特別是近代以來,從反抗封建王朝統治,到抵抗帝國主義侵略;從抵抗一次又一次自然災害,到應對一次又一次經濟危機,都是我們絕不向困難低頭、絕不怕被危險壓倒的真實寫照。“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一次次艱難險阻擦亮了我們民族的底色,放大了人民群眾的無限力量。新時代黨員同志們要不畏難、不服輸,敢于擔苦、擔責、擔重、擔險,永遠保持斗爭精神,正所謂“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要在復雜嚴峻的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迎難而上、百折不撓,把肩膀磨煉得更結實,把毅力磨煉得更堅強,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徐開明)
作者為灌南縣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總值班: 王夫成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