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工作聚焦市場主體關切,以優化營商環境為主線,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推動公共資源交易“便民、利民、惠民”,助力我市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1至11月,全市完成進場交易項目4359個,實現交易總額633.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9%和19.4%。
構建“云平臺”體系,實現公共資源交易“不見面”。全面上線“云上交易大廳”,將建設工程“不見面開標”創新成果應用到政府采購、交通工程、水利工程、醫藥采購等其他行業。“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將“開標面對面”變為“開標鍵對鍵”,投標人足不出戶即可完成投標、開標,專家評委橫跨區域即可完成遠程評標,交易主體切身感受到改革創新帶來的便利與高效。
提供多元化服務,提高公共資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擴大中小微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活動范圍,通過采取專項清理備選庫、名錄庫和資格庫、全面取消政府采購投標保證金、對小微企業執行最高10%價格扣除、對適宜項目增加預付款比例等一系列措施,增強中小微企業市場競爭力,激發市場活力。推行建設、交通、水利、醫藥等工程建設類項目投標保證金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優化投標保證金收退流程,暢通退還渠道,維護投標人合法權益。擴大投標保證金電子保函應用品類,增加銀行保函業務。今年1至11月,在線辦理電子保函19146筆,為投標人節約資金占用40.2億元。
創建“數字見證”模式,推進公共資源交易監管智能化。以制度規范見證行為,以見證服務輔佐過程監督,以科技賦能強化見證管理。將環境監控、身份識別、智能門禁、桌面監控、數字電話、答疑演示等軟硬件設施與電子交易系統融合關聯,提升評標區綜合管理能力。通過采取電子輔助清標、暗標錯位評審、專家打分預警等措施,規范專家行為,提高評審質量。
打通信用監管通道,促進我市社會經濟健康發展。拓展“一網通辦”應用,將市公共資源電子交易平臺與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對接,實現市場主體信用信息互聯共享,讓公共資源交易“曬在陽光下”,形成主體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多元共治格局,營造國際化、法制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建立事前信用承諾機制,加強事中信用監管,推行交易主體嚴重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構建交易主體“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社會信用體系,通過信用中國、信用江蘇和信用連云港,對交易雙方進行信用核查,為事中、事后監管提供依據。
挖掘“數字治理”潛能,推進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市公共資源交易未來應緊緊圍繞“加快后發先至、全面開創新局”部署,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充分發揮平臺和數據優勢,推進“互聯網+交易”更加便捷化、智能化。開發建設公共資源交易手機客戶端交易系統,讓投標人的手機能夠成為“移動辦公點”;建立投標保證金電子保函“金融超市”,鼓勵更多的銀行、保險及其中介機構參與市場競爭。提供電子保函全程網辦服務,實現業務咨詢、投保退保、訂單生成、資料審核、費用支付、實時查詢、保單驗真、在線理賠、動態監管、數據統計、發票出具等業務全程在線辦理,確保各個環節全程留痕、可追可溯;建立健全公共資源電子交易平臺安全運行保障體系,完善病毒防范、系統運維、容災備份和信息保密等安全運行管理制度,強化制度規范。落實風險評估、等級保護、安全監控、應急處置等各項措施,壓實主體責任。實現數據匯聚到數據應用的升級和跨越,提升數據治理能力,推進我市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治理能力現代化。(□ 邢成科)
作者為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任
?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