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在生涯規劃上對人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人生目標的確立、奮斗歷程的把握、精神境界的陶冶、馭挫勇氣的養成、道德魅力的塑造、身心關系的調整、人我關系的處理、樂觀情趣的培養、緊張情緒的疏解九個方面。
信仰不但賦予道德以自律的本性和意義,而且是人們的精神支柱和道德選擇的坐標;信仰不但可以提升人們的道德境界,而且可以塑造人們的道德人格;信仰不但是道德行為的動力,而且是人生路上的“指向燈”。
人生,就是追求信仰的過程。有了信仰,人生才有真諦。一個普通黨員堅守對黨的信仰,他的生命就會煥發出奪目的光彩,他的思想才會閃爍出理想的智慧之光,反之就會喪失奮斗的渴望,缺失黨員的價值。青年一代堅定信仰、勇毅前行,國家就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
回望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波瀾壯闊的絢麗畫卷激蕩人心,前仆后繼的英雄人物激勵斗志。無數的共產黨人為了革命的成功在戰火中慷慨捐軀,靠的是堅定正確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
李大釗毅然走向敵人絞刑架,他的“共產主義在中國必然得到光輝的勝利”的吶喊,至今仍回蕩在我們耳邊;
陳望道夜以繼日地翻譯《共產黨宣言》,花費了平時譯書的五倍功夫,一絲不茍追求真理,克服重重困難,將自己的文學造詣全部傾注在這部著作里,成為我國完整翻譯《共產黨宣言》第一人,影響深遠;
江姐面對敵人毒刑拷打等考驗,她認為竹簽子是竹做的,但共產黨的意志是鋼鐵;
三位女紅軍在長征中為老鄉留下“半條被子”,盡管她們深知征途漫漫、充滿艱辛,卻含笑與老鄉道別,滿懷信念踏上征程;
方志敏為掩護部隊不幸被俘,敵人不相信這位“共產黨大官”身上沒有錢,結果連一個銅板也沒有搜到,而他在獄中寫下的《清貧》《可愛的中國》流芳后世……
在革命戰爭年代,入黨目的清晰簡單,保家衛國需要流血犧牲,有犧牲就有神圣,有神圣就更加堅定信仰和信念。一個個閃光的形象,定格在黨的光輝歷程中,讓黨旗更加鮮艷。
在革命、建設、改革等和平建設各個歷史時期,無數優秀共產黨人胸懷堅定信仰,沖鋒在前、擔當在前、奉獻在前,只為讓中國擁有“可贊美的光明前途”,只為“讓后代享受人類應有的一切幸福”。他們以生命赴使命,用熱血鑄忠魂,把青春乃至生命獻給祖國和人民,賡續傳承著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
云南保山原地委書記楊善洲艱苦樸素,廉潔奉公,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扎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帶領大家植樹造林建成面積5.6萬畝,價值3億元的林場,且將林場無償捐贈給國家。
鞍鋼礦業集團郭明義以雷鋒為榜樣,幾十年如一日敬業愛崗、無私奉獻,累計義務獻工21000余小時,捐款54萬多元,資助貧困學生300多名,無償獻血7萬多毫升,影響帶動了230多萬人加入郭明義愛心團隊,廣泛掀起了“跟著郭明義學雷鋒”的熱潮。
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張媽媽”的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創辦人張桂梅,幫助近2000名貧困山區女孩圓了大學夢,堅持用紅色基因樹人鑄魂,七一前被黨中央授予“七一勛章”。
前不久在全國公映的電影《守島人》,影片取材于“人民楷模”王繼才同志的先進事跡,深情講述王繼才、王仕花夫婦32年如一日守護開山島的真實故事,表達了夫妻情、父子情、戰友情,立體呈現“守島就是守國”的家國情懷。
無數的共產黨人為了社會主義事業、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頑強拼搏,靠的還是堅定崇高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這些共產黨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信仰如山,信念如山。
作為一名交通工作者要全面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找準交通運輸在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以實際行動堅定政治信仰。要時刻堅信交通事業越來越好。建設“十四五”目標,著力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著力打造人民滿意交通,著力發展壯大交通產業,著力提升交通運輸行業治理。要始終把交通民心工程抓好。大力助推鄉村振興發展,鞏固拓展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果,有序做好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以“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為抓手,加快農村公路提檔升級,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創造條件,推動交通運輸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得到老百姓的認可。要加速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統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交通強省建設。強化底線思維,加強公路水路污染防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解決綠色高質量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困難、短板和劣勢,采取切實有力的舉措,保障各項工作扎實有效推進。要著力做好做細做實本職工作。注重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做好手頭工作做起,把完成好每一項任務當作提升擔當能力的階梯和展示能力的平臺,鍛煉擔當意識,提高擔當能力推動交通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信仰,能夠點燃激情、燃燒夢想,讓青春常駐。青年是標志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青年的歷史使命從來都與時代主題緊密相連。堅定信仰,發揚傳統,讓血脈賡續、薪火相傳,這是新時代青年應有的責任與覺悟。我們要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像革命先烈和英模人物那樣,堅定理想信念,鍛造忠誠品格,心懷“國之大者”,激揚奮斗精神,必將成就更開闊的人生、擔起更重要的使命,在新征程上創造更驕人的業績。(□ 焦奎化 楊運洲)
作者單位:東海縣交通運輸局、東海縣兩山綠化公司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