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連山)在鄉村的日常運轉中,一枚小小的村委印章,本應是順暢服務農民的“通行證”,在某鎮卻淪為阻礙民生的“路障石”。雖然昨日該鎮農民反饋說,經記者介入調查,其終于獲準用章貸下了款,但這場令人啼笑皆非卻又滿心憤懣的“鬧劇”值得深思,類似的工作作風問題也絕未絕跡。
正值春耕時節,農民急需貸款購置農資農具,金融機構也有面向基層加大放貸力度的意愿。可意想不到的“一刀切”蓋章禁令,讓村民拿著金融機構的格式證明文本四處碰壁。原來,因太陽能光伏發電并網壓力等問題,上級要求合理控降農戶房頂太陽能發電板的安裝規模,該鎮便簡單粗暴地要求村委會對涉及房屋的證明一律拒蓋印章。而到了擅權的村干部那里,繼而嚴苛到駁回所有用章申請。確有需求的農民焦急萬分,四處奔走求情,但得到的答復是“一視同仁,概莫能外”,任何用途保證和承諾都無濟于事。
這個看似簡單的“印章禁令”,讓農民陷入困境,生產計劃受阻,豐收希望蒙塵,可謂事小危害大。基層加強印章管理,其初衷毋庸置疑,但執行起來不能以犧牲群眾需求為代價。解決問題都簡單集中到蓋章環節進行“源頭控制”,對后面的諸多審批程序棄之不顧,這是典型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式的庸政、懶政和怠政思維。按章辦事變成了按“章”不辦事,何其荒唐!
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在作風問題上,大問題要抓,小問題也要抓。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當前,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正在深入開展,其核心就在于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因此,“印”小“事”大,絕不能等閑視之。各級政府要舉一反三整治類似行為,領導干部要真正做到拎著“烏紗帽”為民干事。
?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