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5年經濟“一季報”,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4%,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2%。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671億元,同比增長4.6%,比上年全年加快1.1個百分點。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940億元,同比增長5.9%。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努力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今年九大重點任務,“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是首要任務。宏觀經濟保持較強增長動能,一季度實現“開門紅”,超出市場普遍預期,不遺余力促消費、擴內需,激發較強內驅力,消費主引擎支撐強勁是一大亮點。
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增強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的重要基礎。我國有14億多人口,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持續深化改革,立足國內大市場,掃除阻礙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的制度、觀念和利益羈絆,增強國內大循環的主體地位,把大國經濟縱深廣闊的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為暢通國內大循環釋放持久動能,不斷夯實中國經濟發展根基。
立足國內、依托國內大市場優勢,充分挖掘內需潛力,有利于化解外部沖擊和外需下降帶來的影響,也有利于在極端情況下保證我國經濟基本正常運行和社會大局總體穩定。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拓展“兩重”建設支持范圍,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消費專項行動……今年以來,一系列擴內需政策落地顯效,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家具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26.9%、21.7%、19.3%、18.1%。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我國不斷以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有力推動實現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當前,內需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70%,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
擴大內需既關系經濟穩定,也關系經濟安全,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戰略之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突破供給約束堵點、卡點、脆弱點,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和安全性;實施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行動計劃、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加快數字技術賦能;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兩新”政策加力擴圍、持續顯效……暢循環、促消費、擴內需組合拳,不斷迸發強大內驅力。超大規模市場釋放的巨大潛力,既為自身發展筑牢了根基,也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穩定性。
大國經濟的特征是內需為主導、內部可循環。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促消費、擴內需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回升,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繼續顯效,新型消費持續涌現,有力提升經濟內生增長動能,促進超大規模市場的內需潛力不斷釋放,經濟循環的血脈更加暢通,中國經濟發展的根基不斷夯實。(高譚)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