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國家安全法頒布施行10周年,4月15日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今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活動主題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實十周年”。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維護國家安全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國家安全,是托舉人民幸福的“銅墻鐵壁”。國家安全不僅是疆土完整、主權獨立,更滲透在百姓生活的細枝末節:糧倉豐實是農業安全,網絡清朗是信息安全,碧水藍天是生態安全。守護國家安全就是守護百姓的飯碗,從田間地頭的種子安全到城市街巷的社區治理,從數據流動的算法防線到生物實驗室的病毒管控,國家安全體系如同精密編織的防護網,覆蓋16個領域,構筑起新時代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三維坐標。
維護國家安全,是歷史賦予每個人的“必答題”。歷史與現實告訴我們,沒有穩固的安全基石,發展成果可能瞬間化為烏有。當敘利亞戰火讓文物變成碎片,當某國芯片斷供導致產業鏈停擺,現實的警鐘時刻敲響,國家安全危機可能以任何形式降臨。正所謂國泰方能民安,沒有國安哪里談得上家安。從抗美援朝的“鋼鐵運輸線”到新時代的“數字護城河”,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永遠是國家安全鑄就的銅墻鐵壁。
筑牢安全防線,需匯聚全民行動的“星河之力”。國家安全是“大家”的事。在北京,社區工作者將反詐宣傳編成京劇唱段;在深圳,科技企業用AI算法監測跨境數據流;在邊疆,護邊員用北斗設備實現厘米級巡防定位。這些實踐生動而具體地印證著,國家安全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每個人的“日常作業”。切實以科技賦能安全防線,從校園到企業,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每個崗位都能成為守護安全的“瞭望塔”。
守護國家安全,更要以開放姿態共繪“同心圓”。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的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云南口岸的邊防檢查站與東南亞國家的檢疫系統數據互通,中歐班列上的安全傳感器實時回傳運行軌跡。安全不是封閉的自留地,通過國際合作織密安全網絡,用法治利劍斬斷跨國犯罪鏈條,方能在變局中筑牢高質量發展“安全堤壩”。
國家安全,是萬家燈火最堅實的“守護者”。當每個人都能以挺膺之姿擔當責任,當每個崗位都成為安全防線的“神經元”,我們終將筑起新時代堅不可摧的萬里長城。(練昀)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