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電視劇《北上》在央視熱播,一場人文經濟學的熱潮同時在江蘇涌動。運河風光、沿線景點被“帶飛”,文旅部門紛紛進入“劇宣模式”,影視劇與城市文旅深度聯動,雙向奔赴……文化的力量,讓江蘇的春天更精彩。
主動“迎風上”,借助熱播影視劇為地方文旅消費引流。作為電視劇的核心取景地,昆山巴城老街迎來眾多游客打卡;憑借電視劇中11分鐘運河貨運鏡頭而走紅,平望鎮老糧倉改造的“運河書房”周末預約需提前一個月,由浴室改建的民宿供不應求……面對熱播電視劇帶來的流量熱浪,江蘇文旅部門沒有消極被動地“等風來”,而是積極主動地“迎風上”。無論是持續優化游客打卡線路,還是及時推出促進文旅消費的具體措施,體現敏銳感知文旅熱度,善于推動“流量”變為“留量”。
一部電視劇“帶熱”地方文旅“飛”起來,這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然而,唯有始終認真面對突如其來的龐大流量,才能接得住、拿得穩“潑天的富貴”。電視劇中某個觸動人心的鏡頭畫面,很可能觸發眾多人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一方面,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的多元傳播,能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來,讓目的地客流量很快實現翻倍增長。另一方面,熱門影視IP引發的流量來得快去得也快,誰能在借勢聯動中拿出必要的反應力,通過有效觸達受眾實現文旅信息的多輪傳播分享,誰才能掌握住“流量變留量”的關鍵密碼,激發流量裂變推動文旅形成持續熱度效應。
電視劇《北上》為什么能為江蘇多個地方的文旅引流?關鍵在于電視劇的精彩節目敘事,讓觀眾感知到了江南水鄉的豐富文化底蘊,帶動形成“打卡一游”的消費行為。淮安花街的“百年老秤”店鋪,位于古鎮里的長魚面店,劇中女主角手持的《運河千里圖》繡品……借力于熱播劇中的一個個“燃點”,通過進一步挖掘地域文化內涵,讓有魅力有故事的“劇中場景”引爆游客情感共鳴。跟著電視劇深度體驗運河人家生活方式,不僅欣賞兩岸秀麗風景,還要品嘗美食、學唱昆曲,讓影視劇熱度催生游客心生多維度情感連接,增強地方特色文旅吸引力。
借勢于影視“迎風上”,促進文旅消費經濟不止于“打卡”,而是通過完成文化價值的深層轉化,以“旅游+”新供給滿足新需求、形成“含金量”十足新增量。文旅產業“一業興百業”,既要在全景體驗、全時消費上給予游客便捷服務,又要在全業融合、全域串聯上深下功夫持久發力。永不滿足于既有的“老底兒”,善于捕捉“新風口”機遇,敢于“迎風上”積極作為,推動文旅業態出新出彩、促進消費經濟“長紅”。(喜海)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