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立國之本、興業之基、富民之要。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如約而至,文件部署了三十項重點工作,其中第四項是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明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边@也是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要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釋放了鄉村振興的新信號,指明了農業發展的新方向。
新質生產力,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農業新質生產力,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它融合了科技創新、信息技術與管理理念的最新成果,顯著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在畢節市威寧自治縣,蘋果產業的蓬勃發展正是新質生產力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通過引入水肥一體化、精準滴灌等現代農業技術,威寧蘋果不僅實現了穩產高產,還保證了品質,遠銷國內外市場,帶動了果農增收致富。這充分展示了新質生產力在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的巨大潛力。
創新驅動,引領農業生產方式變革。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靈魂。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這要求我們在農業發展中,不僅要注重技術的引進和應用,更要加強自主創新,突破制約農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在青島,農業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智能農機、無人機等現代農業裝備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實現了農業生產的自動化、智能化。創新驅動農業生產方式變革,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還降低了生產成本,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融合發展,拓展鄉村振興新空間。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還促進了農業與工業、服務業的深度融合,拓展了鄉村振興的新空間。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各地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將農業與旅游、文化等產業相結合,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今年春節假期,江蘇連云港海州區塔塔農場內,親子家庭踴躍參與“豬屁股拍拍賽”“農場拖拉機”等農趣游戲,農場日均接待量同比增長50%。融合發展模式豐富了鄉村經濟的產業結構,提高了鄉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提出和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大對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支持,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等措施的落實力度,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必將不斷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變革和融合發展,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新畫卷。(練昀)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