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吞吐萬千氣象。港口處于外貿進出口最前沿,是航運的重要集結點和樞紐。以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集裝箱吞吐量為代表的“集裝箱指數”,是反映當地貿易發展狀況乃至地區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被稱為外貿出口的“晴雨表”。歲末年初,多地港口碼頭,巨輪往來,裝卸繁忙,這背后也展現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與蓬勃生機。
港口吞吐量屢創新高,彰顯外貿活力。在全球經濟貿易一體化的今天,港口已成為全球貿易運輸的重要支撐。2024年,我國港口吞吐量大幅上漲,上海港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5150萬標準箱,再創全球最高紀錄,連續15年蟬聯全球第一;寧波港完成年集裝箱吞吐量4764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0.3%;山東港口貨物年吞吐量突破18億噸。這一系列數據表明,我國港口在全球貿易中的重要地位不斷鞏固,外貿活力持續釋放。特別是進入新的一年,港口經濟引擎依舊強勁,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預計全年完成175億噸,同比增長3.4%左右,展現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強勁勢頭。
智慧綠色轉型加速,提升港口競爭力。航運,運得多更要運得好。近年來,我國港口智慧綠色轉型步伐加快,11個國際樞紐海港港內集卡清潔能源使用率占比超過60%,沿海主要港口煤炭、礦石等大宗散貨綠色疏運比例超過85%。全國已建成全自動化碼頭52座,應用規模、作業效率、技術水平均居世界前列。煙臺港礦石碼頭實現全流程無人作業,綜合效率提升超20%;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應用雙箱自動化軌道吊,堆場作業效率翻番。這些智慧綠色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港口的作業效率和服務質量,還促進了港口的可持續發展,增強了我國港口的國際競爭力。
港口功能布局完善,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廣州海關推進“一港通”大灣區物流一體化改革項目,山東實施港口一體化改革……近年來,我國港口功能布局不斷完善,多地積極推動港口群協同發展,促進了港口間的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增強了港口群的整體實力。同時,港口作為物流、經貿的樞紐,還以大通道推動外貿升級,賦能開放型經濟。寧波舟山港海鐵聯運班列出口集裝箱“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助力義烏小商品“智”達全球。中歐班列和“絲路海運”聯通,進一步拓展了中國與全球市場的聯系,推動了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集裝箱指數”小窗口,透射中國經濟發展大活力。港口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支撐,不僅見證了我國外貿的蓬勃發展,還通過智慧綠色轉型和功能布局完善,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不斷推進港口建設,持續優化國際貿易環境,港口經濟將持續釋放更大活力,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練昀)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