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各地加快數字鄉村建設,以信息化驅動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盡管是寒冬時節,但隨著數字技術與鄉村生產、生活日漸融合,我國一個個傳統鄉村正煥發出新的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高質量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加快建設數字鄉村正當其時。數字賦能健全城鄉流通體系,完善鄉村數字基礎設施,推進電商、快遞進村,擴大縣域消費……抓緊、抓實數字鄉村建設“牛鼻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強勁的新活力。
科技賦能,數字鄉村建設“底板”強起來。從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到2024年印發《數字鄉村建設指南2.0》,我國構建起了數字鄉村建設的“四梁八柱”。持續強大的科技賦能,我國鄉村數字技術供給能力不斷增強:在地上,已實現“縣縣通千兆、鄉鄉通5G、村村通寬帶”,通5G行政村占比超過90%;在天上,有近200顆在軌運行遙感衛星,為農業生產提供作物長勢評估、災情監測評估等多樣化服務。農村網民規模達3.04億、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63.8%;累計建設國家數字農業創新中心、分中心34個,國家智慧農業創新應用項目116個……農業科技創新不斷向前,區域間、行業間數字鄉村新基建不斷完善,城鄉“數字鴻溝”不斷縮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形成強大的數字基礎支撐。
因地制宜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數字鄉村建設持續釋放疊加效應、溢出效應和倍增效應。在東部地區,注重涉農數據的融通共享,充分顯現集群化效應,匯集了海量數據的“鄉村大腦”不僅讓技術人員輕松管理數萬株作物,與市場端聯通的數據信息還精準指導每一茬農作物種植、提升產業園經濟效益;在西部地區,側重于以特色農業為突破口帶動數字鄉村整體發展,借助數字技術,標準化種養殖模式遍地開花,電商直播助力“土特產”進城暢銷……立足鄉村產業實際,數字技術應用與種植、畜牧、漁業等深度融合,提升農產品質量和農業生產效能讓農民富起來,提升鄉村生態環境質量讓鄉村美起來。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202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聚焦鄉村數字富民產業、鄉村數字治理、鄉村數字惠民服務等重點領域,數字鄉村建設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促進農村人口、土地、集體資產等基礎數據共享,完善數據庫及平臺,健全“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等城鄉一體化服務機制……抓住數字鄉村建設“牛鼻子”,以更大力度攻堅克難、以更實行動完善基礎設施、以更優服務提振群眾信心,推動數字鄉村建設落地見效、開花結果,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加速跑”、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強勁的“數字動能”。(連春)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