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將于明年1月中下旬召開。連日來,近40名省人大代表分組赴泰州、南京、淮安、連云港等地,圍繞農業產業質效提升、重大產業項目建設以及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等主題,開展一系列會前集中視察。代表們邊看邊議,積極為全省高質量發展醞釀良策。
“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這是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為江蘇發展描繪的宏偉藍圖。江蘇要更好肩負起“經濟大省挑大梁”重大責任,把準前行方向,答好“收官卷”,為新一年提振信心、積蓄力量,就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團結群眾、依靠群眾,方能更好地把握大勢、干字當頭、積極作為,在新征程上奮發有為。人大代表人民選,人大代表為人民。人大代表要真正地當好人民的“傳聲筒”“代言人”,就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主動深入到群眾中去,用心傾聽人民心聲、回應人民期待,更好地表達人民意愿,肩負起黨和政府溝通聯系老百姓的橋梁作用,凝聚群眾智慧和力量,擘畫“強富美高”江蘇新圖景。
向一線“扎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江蘇要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任務新要求,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就要主動深入到基層一線,善于到群眾的身邊去,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方能了解社情民意,在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中,把準新階段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走進泰州興化市陳堡鎮唐莊村、千垛鎮東羅村等地,省直蘇州組、泰州組省人大代表“沉浸式”感受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魅力。越是深入到田間地頭,越是扎根在基層一線,越是能看到真實的情況,對發展有更多的新看法,聽到更多的群眾呼聲,受到啟發,更好地謀劃新階段的工作。
修調研“實功”。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和黨的“傳家寶”,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做好調查研究,不僅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入”基層,帶著目的、帶著責任到基層一線,摸清底數,做到心中有數。比如,省直南京組、常州組省人大代表則將目光聚焦于“農業產業質效提升”;省直無錫組、淮安組、宿遷組省人大代表就“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在淮安開展集中視察;聚焦“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省直徐州組、連云港組省人大代表在連云港考察了中華藥港、江蘇康緣藥業等地……實地考察多個重大項目,提升調查研究工作的針對性,及時發現發展中存在的堵點、難點、痛點問題,多出實招、多下深功,方能取得實效。
謀發展“良策”。“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良策”才能以最優的狀態,解鎖發展的現實難題,這就需要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既搭建線上和線下聯系平臺,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基層治理中來,又主動創新,在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碰撞更多“創新火花”,探尋促進發展的新路徑、新措施,在解決問題上下功夫。謀劃發展“良策”,要勇于探路,也要狠抓落實,以科技創新賦能,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化,讓改革之路越走越寬、開放之門越開越大,鋪平新階段江蘇發展的道路,讓高質量發展的成色更足。
站上新起點,要看到新考驗、新困難、新問題,也要看到新空間、新機遇、新未來,以勇往直前的魄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續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步伐更堅實。(李茜)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