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我國糧食總產量14130億斤,在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的基礎上,首次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今年以來,各地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落細各項穩產增產措施,億萬農民和“三農”工作者辛勤付出,交出了來之不易的豐收答卷。(12月17日人民日報)
中國式現代化,鄉村振興是個大課題。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各級黨委和政府把“三農”工作緊緊抓在手里,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濃墨重彩繪畫鄉村振興新圖景,為持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強,首要是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必須強。14億多人要吃飯,糧食生產是重中之重,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扎實推進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實施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進一步夯實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糧食產量再創新高,大豆產量保持在2000萬噸以上,冬油菜產量1581萬噸,實現連續8年增產……扶穩“油瓶子”、提好“菜籃子”、端穩“果盤子”,“中國飯碗”成色更足,“大國糧倉”殷實穩固。
鄉村全面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推進鄉村振興,首先是要發展富民產業。江西省廣昌縣,小蓮子撬動大產業;四川省喜德縣,甜瓜成了“甜蜜產業”……今年以來,各地因地制宜,推動鄉村富民產業走科技之路、質量之路、品牌之路,提升農產品加工業、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積極培育鄉村產業新業態,全年新建4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0個農業產業強鎮,我國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地理標志農產品達到7.8萬個,一個個有特色、有熱度、有前景的富民產業茁壯成長,成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力量。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各地區各部門學用“千萬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農業農村發展保持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勢頭,前三季度,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740元,同比實際增長6.3%,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46,比上年同期縮小0.05。興產業,促就業,增收入;口袋鼓起來,“腦袋”富起來,日子“甜”起來;農業更高效、農村更美麗、農民更幸?!叛蹚V袤鄉村大地,人們辛勤耕耘,不斷夯實農業基礎,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努力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奠定基礎,希望的田野上,處處是耕耘和奮斗的身影。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聚焦農民群眾普遍關心的民生實事,辦一件成一件,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鄉村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農業強國建設步履鏗鏘,廣大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高譚)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