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4日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中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當下,春節申遺成功,不僅能更好推動春節走向世界,也必將更好彰顯中華文化魅力。
春節是內涵最為深厚、內容最為豐富、參與人數最多、影響最為廣泛的中國傳統節日。數千年來,春節不斷維系和強化著個人、家庭和國家的情感紐帶,對中華文明的綿延賡續發揮了重要作用。眾所周知,每逢春節前后,全世界華人都會圍繞著辭舊迎新、祈福納祥、團圓和諧的主題歡慶這一佳節。放眼當下,隨著海外傳播范圍的日趨擴大,春節已成為世界普遍接受、認同和欣賞的中華文化符號。特別是去年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決議,將春節(農歷新年)確定為了聯合國假日,使得這一傳承數千年的中國傳統民俗節日,走向了世界更廣闊的舞臺,煥發出了更加奪目的時代光彩。
春節申遺成功,更好走向世界,中華文化、中華文明魅力的廣泛傳播開啟嶄新一頁。“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為中國人共享,在全國各地廣泛實踐,寄托了中國人的人倫情感、家國情懷,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人和睦相處的價值理念,在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今,這個遺產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不僅有利于提升春節在國際上的地位,更能增進世界各國對中華文化的了解,促進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鑒,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更加強大的精神支撐。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直以來,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蘊和獨特的魅力,數千年的歷史積累使中華民族成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春節申遺成功,對增進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有近20個國家將春節定為法定節假日,全球約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春節,春節民俗活動已走進近20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性文化盛事,為各國人民帶去了歡樂體驗。新征程上,從東方到西方,從北半球到南半球,世界各國點亮“中國紅”,共享歡樂喜慶的節日氛圍,感受絢爛多彩的中華文化,春節必將為世界文化的繁榮和多樣性作出更大貢獻。
春節申遺成功,文化魅力澎湃。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道獨特風景和鮮明標識,春節文化不僅為各國人民觀察和感知中國打開了一扇窗口,也搭建起了心靈交流的一座橋梁。新時代新征程,讓我們以春節申遺成功為奮斗的新起點,堅定文化自信,講好春節故事,使傳統文化在新時代新征程綻放更大光彩,帶領更多的人領悟中華文化所蘊含的價值觀與智慧,就一定能更好凝聚起“一起向未來”的堅定信心,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王蘇語)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