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理工大學盲人女博士給室友帶飯的視頻在網絡引發不少關注。她和室友在記錄日常生活的同時,還積極進行科普,許多網友表示看過他們發布的關于盲道的視頻,現在已經不會把車隨便停到盲道上了。盲道作為無障礙設施,猶如盲人靜態的眼睛,為視力障礙者提供出行便利。讓盲道不“忙”、讓有愛無“礙”,是全社會的義務。
盲道是城市道路建設的重要元素,對于視障人士來說,盲道不僅僅是一條道路,更是他們與世界連接的橋梁。近年來,黨和國家對無障礙環境建設高度重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引領無障礙環境建設與新時代經濟社會和社會文明同步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障礙設施建設問題是一個國家和社會文明的標志,要高度重視。2023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明確要求做好無障礙設施的建設與維護。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推動解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停車等難題,加強無障礙環境、適老化設施建設。
然而在一些地方存在亂停車、流動攤販占用盲道、“斷頭路”、盲道建設不規范等現象,既侵害了視力殘障群體安全出行的權利,也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作為城市道路建設的重要配套設施,盲道不僅體現著一座城市的人文關懷,也衡量著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北京近年來修復盲道上萬處,保證城市全域主要道路盲道基本“無斷點”,便利視障人士出行。上海市松江區邀請視障人士實地體驗,對全區新建、改建道路的無障礙設施建設提供建議。廣西南寧在視障人士過街需求集中的區域,增設配備智能助盲系統的愛心斑馬線。天津道路建設采用“隱形化路井”處理方式,使盲道鋪設更加人性化、標準化。四川瀘州、海南三亞等地執法部門常態化開展違法占用盲道專項整治行動,保障盲道暢通和行人出行安全,讓城市更有溫度、更加文明。
關愛全國1700萬視力障礙人士群體,一個都不能少。于城市,盲道是視障人士的“生命線”;于政府,無障礙環境是民生工作的“溫度計”。讓我們一起來幫“盲”,讓“忙”道變回盲道,讓阻礙變成有愛。(陳斌)
?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