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方案》正式對外發布,提出牢固樹立增產必須節約、節約就是增產的意識,堅持久久為功、常抓不懈、緊盯不放,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切實降低糧食和食品損耗浪費。這對加快形成切實管用的糧食和食物節約長效機制、加力解決糧食損失和食品浪費問題具有重大意義,只要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到位,必將讓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深入實施全面節約戰略,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大力開展“光盤行動”,推進全鏈條糧食節約減損取得積極進展。不過,我國糧食損失和食品浪費數據基礎薄弱,統計調查評估制度還不完善,特別是餐飲消費環節中商務宴請、紅白喜事等浪費嚴重,大吃大喝、過量點餐等不良風氣仍然存在。眼下,這一行動方案的印發,可謂正當其時、十分必要。
節約糧食、反對浪費,關乎保障糧食安全,也關系弘揚文明風尚。長期以來,節儉是精神財富,是生活智慧,也是事業興旺的密碼,而“足國之道,節用裕民,而善臧其余”更是真理。當前,人們的飲食需求正從“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飲食理念和習慣都在發生變化,繼續抓好糧食節約工作、堅決反對餐飲浪費,不僅具有成風化人的文化引領意義,更有助于建設節約型社會。新征程上,推動從田間到餐桌全鏈條節約減損,持續深化食物節約各項行動,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大國糧倉”才會更加穩固,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才會更堅實。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讓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對于實現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富足具有積極意義。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有14億多人口,每個人每個家庭節約糧食還是浪費糧食,加在一起都不是一個小數目。前進路上,節約糧食、反對浪費需要持之以恒,也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在全社會繼續營造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濃厚氛圍,激勵和鼓舞每個人都應爭當文明風尚的踐行者、推動者,把“要我節約”變為“我要節約”,不棄微末、不舍寸功,形成全社會節約糧食的合力,14億多人的飯碗定能越端越牢。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從當年4億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多人吃得好,我們用歲稔年豐響亮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這一問題。以行動方案的印發為契機,繃緊糧食節約這根弦,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更好塑造“人人講節約、處處見行動”的良好氛圍,我們就一定能讓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蘇宇)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