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指導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不斷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10月2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并發表重要講話。這一重要講話,必將激勵和鼓舞億萬人民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不動搖,以更加昂揚奮進的姿態向前行,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奮斗實踐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的興盛為強大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推動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放眼今日之中國,“文博熱”持續、“文創風”勁吹、“詩詞熱”興起,文化的力量在民族復興的征途上不斷迸發、奔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姿多彩,14億多中國人民的前進動力更加強大、奮斗精神更加昂揚、必勝信念更加堅定。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一個時代的進步,總是以文化的繁榮為鮮明標識。從北京冬奧盛會展示新時代中國自信、包容、開放的大國形象,到大唐芙蓉園的夢回千年展現中華文化包容四海、兼納百川的精神風貌,再到北京中軸線、京杭大運河等一大批文化遺產綻放新韻……泱泱中華,萬古江河,今天中華文化更加蔚為大觀,中華文明更加光彩奪目,中華文脈在賡續傳承中不斷弘揚、光大,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恢弘氣象極大展現,神州大地呈現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的生動圖景。這是一個國家澎湃恢弘的文化氣象,這是一個民族矢志復興的精神圖景,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我們信心十足、力量十足。
文化如水,浸潤無聲,越是物質富裕,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是強烈。全國已建成公共圖書館超3300個,文化館和博物館超1萬家;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美術館、綜合文化站和90%以上博物館免費開放……新時代以來,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構建,廣大群眾享受到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前進道路上,隨著文化素養、文化水準提高,人們對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質量的有了更高的要求,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不動搖,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新需求,這是使命的召喚,更是時代的必然。
穿越風雨、大道如砥,當代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從東海之濱到雪域高原,從北國邊陲到南疆海島,中國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復興的夢想激蕩在14億多人心中,文化越來越成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強大支撐。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吹響文化的號角、揚起文化的風帆,錨定戰略目標、堅定文化自信,扎實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我們就一定能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不斷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為主動、更為強大的精神力量!(蘇宇)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