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國慶節假期,連云港的日出火了,各地青年人結伴來到海邊,一起觀賞海邊日出美景,這其中不乏是臨時組合的“觀日搭子”。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家在休閑之余,會通過社交平臺發布、尋找各種“搭子”來滿足相同興趣的短時陪伴和交流,于是“搭子”社交應運而生。
“搭子”社交,對于很多人來說不止是一種陪伴,更是一種心靈的契合,無需深入了解彼此,只有純粹的共同愛好,能夠為年輕人提供簡單的社會關系,減少年輕人對社交活動的焦慮和抗拒。
考研搭子、吃飯搭子、健身搭子、攝影搭子、旅行搭子……就在剛剛過去的國慶節,社交平臺上發布尋找假期旅行搭子的人數量激增,很多年輕人通過這種方式,讓網絡流量迅速匹配與其興趣相同的伙伴,在假期中結成臨時社交關系,一同旅行、玩耍……這種交友方式的產生反映出現在年輕人喜歡精準交友的性格特點,也更加符合符合快節奏生活條件下的社交要求。
但由于網絡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許多不法商家和不法分子開始利用“搭子”做幌子,背后卻另有所圖。讓原本純粹的社交難辨真假,從而暗藏危機。如何分辨假冒“搭子”發布的涉黃信息、如何規避違規旅行社通過“搭子”關鍵詞拉客宰客……每個“搭子”關鍵詞背后都隱藏著未知數,這對于真正尋找搭子的用戶來說存在一定的風險,同時為社交平臺把好審核關也帶來了新的考驗。
首先,社交平臺要確保對發布此類信息的用戶落實實名制度,做好提醒和提示,對有害信息及時有效地過濾處理;其次,用戶在上網尋找“搭子”時也要注意分辨,及時保留依據,如若涉及旅游服務或其他交易類的,一定要與其簽署正規合約;最后,社會對此類社交產生的糾紛能夠有對應的法律法規有效解決處理,好讓這種大家喜愛的新型社交方式變得更加安全可信。(張笑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