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的天安門廣場,五星紅旗高高飄揚,人民英雄紀念碑巍峨矗立。9月30日上午,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出席儀式。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以國之名緬懷英烈,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英烈的尊崇、褒揚和紀念,營造了全社會“崇尚英烈、緬懷英烈、學習英烈、捍衛英烈、關愛烈屬”的濃厚氛圍,必將讓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更好成為引人向上、催人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功績彪炳千秋,英名萬古流芳。”在歷史的天空中,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精神坐標,中華民族歷來崇尚英雄、敬仰英雄,中華民族也歷來英雄輩出、群英云集。全民族抗戰的同仇敵愾,渡江戰役的橫掃千軍,抗美援朝的英勇無畏,抗洪搶險的勇往直前,抗疫斗爭的逆行出征……據不完全統計,革命戰爭年代以來,先后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國捐軀。今天的神州大地上,處處都有著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處處都有著凱歌以行的英風浩氣。在烈士紀念日,以國之名緬懷英烈,是對近代以來為爭取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犧牲英烈的深情禮贊,更是對中華民族精神根脈的守護與延續。
鑒往事,知來者,英雄的事跡和精神是激勵我們前進的強大力量。南昌城頭、井岡山中、湘江之畔、太行山巔、淮海大地、上甘嶺上、南疆叢林、西陲雪域、洪峰濤頭、維和戰場……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為使國家繁榮富強,為促進世界和平,無數英烈以堅定的信仰信念、熾烈的家國情懷前赴后繼,他們的故事山河銘記、功勛彪炳史冊、精神永垂不朽。以國家之名義向烈士致敬,以英雄之精神指引奮進路,在弘揚精神中攻堅克難,在傳承血脈中開拓前行,更有利于我們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歷史偉業中挺膺擔當、勇毅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遼寧省沈陽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重慶市歌樂山烈士陵園、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每年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全國各地都會隆重舉行紀念活動,一場場紀念活動的背后,是一段段蕩氣回腸的歷史,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書寫著烈士對祖國的忠誠,激勵著后人對英雄精神的傳承。新時代新征程,銘記英烈之名,重溫革命志士的精神遺產,緬懷英雄烈士的歷史功勛,為的是以史為鑒、以史為師,書寫好新的英雄史詩。
“傳承先烈風骨,挺起民族脊梁。”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讓英烈精神如永不熄滅的明燈,才能照亮億萬人民的前行之路。身處和平年代、置身偉大時代,讓我們握緊歷史的接力棒,傳承英烈精神、汲取奮進力量,爭做真心英雄,挺起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用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個更加美好的中國,不斷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推向前進!(李瀟)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