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9月30日是國家設立的烈士紀念日,當天上午,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
山河不忘,生生不息。2014年8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確定為我國的烈士紀念日,充分體現“國慶勿忘祭先烈”的情懷,突出國家褒揚烈士的主題。此后每年的這一天,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會與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各地也都分別舉行紀念活動,共同致敬英雄、緬懷英烈,讓尊崇英烈的風尚日益深入人心。今天是我國第11個烈士紀念日,我們祭奠忠魂、致敬英烈,深切緬懷那些在歲月長河中挺立的民族脊梁。
烈士者,國之干,族之魂。在歷史的天空中,英雄烈士燦若群星,是中華民族閃亮的精神坐標。據不完全統計,近代以來有約2000萬名烈士為國捐軀,他們在硝煙彌漫的戰場、祖國建設的熱土、保家衛國的一線沖鋒陷陣、拋灑熱血,他們為了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英勇犧牲。正是無數革命先烈的流血犧牲、英勇奮斗,才換來了今日之中國,為我們鋪就了一條通往民族復興的道路。英雄的精神,是我們取之不竭的財富,英雄的名字,永遠刻記在我們心上。
紀念,為了篤定前行。今日中國,山河錦繡,國泰民安。幸福來之不易,烈士的事跡更應銘刻于歷史,長留在人們心間。從開通“烈士尋親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到舉行湘江戰役紅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從迎接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家到公布修訂后的《烈士褒揚條例》……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緬懷英烈事跡、傳承英烈精神的部署和舉措,讓全社會“崇尚英烈、緬懷英烈、學習英烈、捍衛英烈、關愛烈屬”的氛圍愈發濃厚,不斷匯聚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鋒的奮進力量。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中華民族能夠經歷無數災厄仍不斷發展壯大,從來都不是因為有救世主,而是因為在大災大難前有千千萬萬個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前進道路上依然有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風險挑戰,依然會有各種“婁山關”“臘子口”等待我們去克服。對英烈最好的紀念,就是把先輩們開創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傳承英烈精神、汲取奮進力量,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我們一定能用智慧和汗水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壯美華章。
英烈是閃亮的精神坐標。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新時代新征程上,讓我們沿著英烈的足跡篤定前行,攻堅克難、闖關奪隘、創造輝煌。(蘇云)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