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最新發布消息顯示,目前,全國夏糧旺季收購接近尾聲,秋糧開始陸續上市,預計今年秋糧旺季收購量在2億噸左右。截至目前,全國糧食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夏糧超7000萬噸,收購量處于近年來較高水平。隨著新季秋糧陸續收獲上市,各地正在抓緊做好秋糧收購各項準備工作。
夏糧收購創新高,秋糧上市穩預期。全國夏糧旺季收購已接近尾聲,且收購量處于近年來較高水平,累計超過7000萬噸。給力的數據,彰顯了我國糧食生產的穩定與豐收,也反映了國家在糧食收購方面的有力措施。隨著秋糧的陸續上市,預計今年秋糧旺季收購量將達到2億噸左右,與上年總體持平。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羅守全表示,將針對不同品種市場供求形勢,分品種施策,做好糧食收儲調控工作。一系列舉措無疑為農民售糧提供了有力保障,確保了農民“種糧賣得出”,同時也穩定了糧食市場的預期。
預約收購廣推廣,農民售糧更便捷。在秋糧收購期間,國家加大了預約收購的推廣力度,這一舉措極大地方便了農民售糧。通過預約收購,農民可以提前了解收購點的位置、收購時間以及收購價格等信息,從而減少了售糧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等待時間。在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糧農們正搶抓農時,利用機械收割作業,快速完成水稻的脫粒、裝車等工作。高效、便捷的售糧方式,提高了農民的售糧積極性,也確保了糧食市場的平穩運行。同時,及時在符合條件的地區啟動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為農民提供了兜底保障,進一步增強了農民種糧的信心和決心。
多地秋糧豐收忙,創新技術促增效。眼下,多地秋糧展開大面積收獲,一幅幅豐收的畫卷在廣袤的田野上徐徐展開。在貴州雷山縣,十萬多畝高山梯田水稻陸續成熟,村民們利用不同顏色的水稻品種,繪制出了巨幅稻田畫,不僅豐富了鄉村文化,也展現了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山西翼城縣,當地選用了新品種,并大力推廣密植高產技術,平均畝產達到了2140斤。創新技術的應用,提高的是糧食的產量和品質,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和效益。同時,有序進行的玉米收割工作,也確保了糧食的及時入庫和市場的穩定供應。
高鐵快運助農銷,黃河大閘蟹當日達。除了糧食的收購和儲存外,農產品的銷售也是農民關心的重要問題。在山西運城市臨猗縣,黃河大閘蟹進入了盛產期。為了解決大閘蟹運輸時效性強、運輸環境要求高等問題,當地鐵路部門推出了黃河大閘蟹高鐵快運服務。通過高鐵快運,臨猗黃河大閘蟹可以在短時間內到達周邊城市,甚至遠達北京、天津等地。創新舉措,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也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高鐵快運的助力,讓農民的產品能夠更快地走向市場,走向消費者的餐桌,從而實現了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的雙贏。
守好中國糧,端穩端牢中國飯碗。眼下,多措并舉,確保的是農民“種糧賣得出”,端穩端牢了中國飯碗。從夏糧的高位收購到秋糧的穩步上市,從預約收購的推廣到創新技術的應用,再到高鐵快運的助力農產品銷售,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國家的智慧和力量。一系列舉措持續“上新”,保障了農民的利益和權益,也促進了糧食產業的穩定和發展。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國的糧食產業將會更加繁榮興旺,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貢獻更多的力量。(祥睿)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