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甘肅天水市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考察,走進果林向現場的果農、農技人員等詳細詢問花牛蘋果品質特色、種植技術、市場銷路等,并同鄉親們親切交流。習近平說,鄉村振興要靠產業,各地要各展其長,走適合自己的振興道路。習近平勉勵鄉親們再接再厲,把蘋果產業做得更大更強,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支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促進共同富裕”。2019年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也明確指出,鄉村產業是“根植于縣域,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以農民為主體,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惠農富農的產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是以資源優勢切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
特色產業興旺,鄉村振興有望。數據顯示,2023年,鄉村產業發展勢頭良好,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拓寬,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691元,比上年實際增長7.6%。今年8月份數據顯示,我國已累計創建30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8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1509個農業產業強鎮、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2%。特產富農,因地制宜促增收;產業興旺,帶動鄉村日漸興旺。山西大同黃花、陜西延安紅蘋果、江西贛南臍橙……“各展其長”興產業,鼓起群眾“錢袋子”同時,正推動鄉村加速駛上全面振興的“快車道”。
產業興則百業興,產業強則百業強。當前,我國處于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階段,鄉村全面振興正在穩步有力推進。實踐已然充分證明,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要各展其長發展特色產業,各盡其能助力產業騰飛,各美其美強產業惠民生,走出一條人無我有、科學發展、符合自身實際的產業振興道路。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宜游則游,充分挖掘本地“土”資源,在“特”上找準著力點,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礎上打造品牌,“土特產”方能變身大產業,撬動鄉村全面振興。
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鄉村是蘊含著豐富資源的“富礦”。盡管近年來我國鄉村產業發展突飛猛進,但當前鄉村產業規模小、布局散、鏈條短等問題仍較為突出,品種、品質、品牌也都有待提高。立足于“土”,因地制宜、盤活資源,圍繞本土的亮點產業做文章;精工于“特”,讓本鄉本土的產品“靚”起來;著力于“產”,深耕市場拓展,持續推動銷量與產量同步拉升。多措并舉、久久為功,各展其長、做優做強特色產業,推動實現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將更好賦能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點燃產業引擎,撥亮希望的田野。順應產業發展規律,開發鄉土資源、突出地域特點,下足“各展其長”繡花功夫,推動特色產業蓄勢成長,一定能夠撬動鄉村振興大未來,讓希望的田野洋溢勃勃生機,鋪滿好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的錦繡。(謝云)
?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周金林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