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修改慈善法的決定。今年9月5日,修改后的慈善法正式施行。
慈善,是充滿著溫暖與希望的行為,在現代社會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廣大社會公眾的慈善意識不斷提升,我國慈善事業在面對新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不少新機遇。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于近日正式實施,是更好適應我國慈善事業發展、營造良好慈善社會氛圍的客觀需要。依法規范募捐等慈善行為彰顯法治進步,將為我國慈善事業健康發展注入新活力。
修改后的慈善法的一大亮點在于,對慈善組織的募捐等行為提出了嚴格的規范。例如,新的慈善法強調慈善組織進行募捐活動時必須遵守“最必要原則”,即在確保募捐目的明確、透明的同時,盡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很明顯,這一規定是在回應社會公眾對于募捐成本過高的廣泛關注。再例如,在數字時代募捐方式多樣、網絡平臺成為重要的募捐場所背景下,修改后的慈善法強調規范募捐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網絡募捐的便捷性和廣泛性,為行業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虛假病例、詐騙、網絡求助亂象等,引發社會公眾質疑不滿。修改后的慈善法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精準施治,作出了明確的回應和規范。特別是在規范網絡個人求助行為方面,嚴格要求發布信息的真實性和透明性,既能有效提升募捐活動的信譽度,又能充分保障公眾的捐贈意愿和捐贈效果,使得慈善資源能夠更有效地配置和使用。
修改后的慈善法正式實施,符合社會公眾對良法善治創新的普遍期待。在推動我國慈善事業科學發展進程中,各級政府的角色和作用尤為關鍵。修改后的慈善法明確指出,政府應通過具體措施如稅收優惠、財政支持等積極扶持慈善事業,這無疑將為其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隨著政府、慈善組織、社會公眾乃至媒體等多方面共同參與并形成合力,修改后的慈善法,將在有效監督和推動慈善事業健康發展上發揮更好作用,對慈善行業修復和重塑公信力有著不可替代的積極意義。
眾所周知,慈善不僅僅是物質的給予,更是一種向善精神的傳遞。進一步規范募捐行為,確保每一份捐贈都能真正用于幫助需要的人,這既是對捐贈者善舉的尊重,也是對受助者尊嚴的維護。修改后的慈善法正是著力于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為善舉護航,確保慈善的每一個細節都充滿溫暖、透明而高效。隨著修改后的慈善法正式實施,法治護航慈善的正面影響將進一步顯現并繼續深化。廣大社會公眾需要更多關注和了解慈善法的修改及實施情況,共同推動我國慈善事業向更高質量、更廣覆蓋、更深影響力發展。通過法律的力量,為釋放溫暖、萌生希望的善行護航,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此出力。(連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