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青春遇到“三農”,當青春“鏡頭”對焦“三農”,作為“鄉村CEO”的青年人不約而同地和農民同心前行,為“三農”的高質量發展增添生動鮮活的底色,沖洗出如此多姿多彩的新時代新農村靚麗“名片”。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而鄉村振興就為青年們提供了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肥沃土壤,因此,新時代青年們要能夠將新時代農村發展進程定格在青春的“鏡頭”里,用青春的“存儲卡”記錄既平凡又偉大的新農村發展故事。
青春的鏡頭里有“稻粱豐碩,豬肥雞壯”。秋收時節,鄉村到處是金燦燦的一片,一陣微風掠過,蕩起陣陣稻浪,沉甸甸的稻穗訴說著成熟的喜悅,隨處可見的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忙碌作業,農民伯伯喜上眉梢的笑顏,預告著收獲的喜訊,這一幅幅流動的剪影形成了中國式鄉村發展的“富春山居圖”。“中國糧,青年種”,隨著高效農業的日益興盛,越來越多的青年人變身“鄉村CEO”投身于農業現代化發展,“90后”碩士新農人何石寶與團隊大膽使用新技術、新裝備,達到一個人就可以管理上千畝農田,創造了畝產玉米903公斤的成績;“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張麗萍用青春在土地耕種桃源夢,從30畝到300畝、再到1200畝,用勤勞和智慧,變荒山為“世外桃源”...他們從“新農人”變身“興農人”,敢于用青春在土地里種下致富的理想,播下鄉村振興的希望。
青春的鏡頭里有“蕭鼓春社,古風依存”。“送戲下鄉”充滿“百姓味”的文化演出活動,在鄉鎮基層自帶百姓“流量”,為群眾津津樂道。自從年輕群體進入鄉村文化建設隊伍中,他們以開闊的視野、活躍的思維、敢為的姿態,讓傳統文化以現代高速高質量的傳播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現在大眾面前,在助力傳統文化振興、鄉村文化“百花齊放”的同時,滿足了鄉村百姓的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青春的鏡頭里有“少長咸集,村美民富”。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85后返鄉創業青年姜麗娟,回到家鄉,用自己的汗水推動和見證著下姜村“綠富美”的嬗變,讓下姜成為每個人夢開始的地方;在三分之二面積都是戈壁灘的勒干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陶縣皮拉勒鄉人民政府科員木沙亞吉·庫里加奇帶領村民建設了4000畝林果基地,將戈壁化為綠洲,拓寬農民創收渠道。他們積極投身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都是忠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是新時代青年致力農村生態發展的代表和縮影...大批的“青年CEO”正以昂揚的姿態和務實的行動在向著中國式現代化新農村前進的道路上揮灑著汗水,“肆意”著青春,用青春的光影展現農村發展的“新畫卷”。
“只有進行了激情奮斗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激勵著廣大青年明心立志、開拓進取,在拼搏的青春中捕捉新農村的“美麗蝶變”,成就事業華章。(侍梨梨)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