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將于8月28日至29日在四川成都舉辦,主題為“弘揚時代精神共建網絡文明”。今年,距離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恰好30周年,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在此背景下,推進網絡文明建設,穩固網絡空間向上向善形勢也成為了重要的時代課題。
時代波瀾壯闊,激蕩萬千氣象。海量數據的生成存儲、流轉分享,如“高速路”讓信息快速送達,也如“蜘蛛網”把廣大網民緊緊相連。第五十三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7.5%。互聯網的使用規模、普及率,是宏闊時代背景的生動注腳,從打破時空邊界到插上互動往來的“翅膀”,網絡浪潮帶來了“人人觸網、人人沖浪”的生活,帶來了“指尖暢游、所見即景”的便捷。可以說,互聯網是傳播人類先進文化、弘揚正能量的重要載體。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加強網絡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把握“云端”方向,用網絡匯聚文明力量,守護“云上”精神家園。
群眾在哪里,網絡空間正能量的“主旋律”就要奏響在哪里,網絡空間文化的培育就要跟進到哪里。2023年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征集展播活動令多少人“破防”,《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中國綠”,何以贏得世界贊譽?》《人民江山》《風雨落坡嶺》等優秀作品,既有溢出屏幕的奮進偉力,也有挺身而出的果敢擔當,更有讓星火燎原的堅守姿態,一件一幅、一點一滴、一人一事,不同的面孔、不同的表達方式,卻有著一樣震撼人心的力量,連接起了億萬心靈的橋梁,讓正能量澎湃大流量,展現了網絡正能量的豐厚內涵與深遠價值。網絡文化灌溉著精神綠洲,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推動形成崇德向善的網絡文明環境,讓向上向善直抵人心。
身處互聯網,每個人都不是“獨立的個體”,看似無意間地點贊、附和,看似漫不經心地發射“彈幕”,都有可能產生“三人成虎”的傳播效應,甚至出現網絡暴力惡性事件,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依法構建良好網絡秩序,先要抓好網絡用戶行為。近年來,“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對自媒體亂象、網絡謠言、直播短視頻進行強有力整治,網絡新風尚正逐步培育形成。網絡風尚的培育必須“添磚加瓦”再鞏固,將之作為長期工程來建設。教育引導廣大網民增強規則意識、責任意識,把牢“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硬杠杠,對網絡信息理性辨別,不當“鍵盤俠”,避免使用攻擊性、侮辱性的語言,對自己的網絡上的言行負責,做到依法上網、文明上網,明確能不能說、能不能做的邊界,以實際行動共同維護文明清朗的網絡空間。
網絡文明建設的“美美與共”,需要多方參與。從政策監管到壓實平臺責任,從健全網絡法治體系到先進典型的推選弘揚,從提升網民素養到發動人民力量,只有畫好共治共享“同心圓”,才能釋放網絡空間的良性互動,聚四面八方之智,共同繪就網絡文明的嶄新畫卷。(郭素嬌)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