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新時代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前行道路。《決定》中對這一關鍵領域提出的清晰改革目標,更是彰顯了我們黨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的堅定決心。在新的征程上,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至關重要。這不僅是對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有力維護,更是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強領導核心的必然要求。
全會強調健全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機制,猶如為黨風廉政建設安裝了精準的導航儀。通過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為基層減負,讓黨的作風更加優良,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綜合發揮黨的紀律的教育約束、保障激勵作用,這就如同為黨員干部拉起了一道紀律的警戒線,讓大家時刻保持警醒,明白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完善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機制,著力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這是從源頭上、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的關鍵舉措,讓腐敗無處遁形。
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如同編織了一張嚴密的監督大網。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深化“室組”“組組”“室組(企、校)地巡”聯動監督,加強紀檢監察專責監督與人大、稅務等其他各類監督貫通協調,不斷提高監督治理效能。這一系列的改革目標和舉措,相互配合、協同發力,共同構建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堅固防線。
面對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帶來的新挑戰,必須緊緊抓住權錢交易這個腐敗的本質特征,練就識破其偽裝的“火眼金睛”。既要針對腐敗主體,又要深挖其相關線索;既要緊盯重點領域,又要關注新興領域可能出現的盲區;既要嚴查顯性利益輸送,又要深究復雜多元的隱蔽方式。防治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既需要智慧和經驗,不斷總結規律、提高懲治水平和能力;也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等手段為反腐敗延伸觸角,通過數據關聯分析提高發現問題線索的精準度,識別那些手段隱蔽、多重偽裝的腐敗問題。
同時,建立健全腐敗預警懲治聯動機制至關重要。通過深化改革阻斷腐敗滋生蔓延,進一步堵塞制度漏洞,減少設租尋租機會。改革要重在規范權力,構建精細化、能查詢、可追溯的權力運行風險防控機制,規范自由裁量權;要重在壓縮空間,推動重點領域體制機制改革,減少公權力對市場資源的不當干預,促進市場運行機制完善;還要重在推動協同,加強廉潔風險隱患動態監測,加強部門聯動協作,完善對重點行賄人的聯合懲戒機制,構建貫通全流程、全要素的數字紀檢監察體系。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全面性的工程。我們堅信,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改革目標的指引下,我們將堅定斗爭意志、提高斗爭本領,全方位多層次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不斷提升治理腐敗的綜合效能,讓廉潔之風吹遍每一個角落,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讓我們攜手共進,為建設更加廉潔、更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奮斗!(詹晰蘋)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