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現場推進會在福建晉江召開。會議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晉江經驗”和“不求最大,但求最優,但求適應社會需要”的辦學理念,創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緊密直接,是國家教育的重要一環。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跨越離不開擁有更多的大國工匠,而職業教育正是培養大國工匠的“搖籃”。黨的十八大以來,職業教育實現新的歷史跨越,吸引力、影響力、競爭力不斷增強。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共設置1394個專業,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中職、高職學校每年為國家培養約1000萬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職業教育是培育工匠的沃土。近年來,職業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性顯著增強,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不斷涌現,有力支撐了我國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但也要看到盡管我國現代職業教育有了較快發展,從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教育教學質量等各方面來看,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銜接的匹配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面向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正當其時,職業教育也期待展現新的更大作為。
高質量教育厚積高素質人才優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針對職業教育,《決定》提出“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創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更多能工巧匠、大國工匠,需要直擊職業教育改革實踐中的難點問題,破除“矮化”“窄化”職業教育的傳統認知,進一步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實實在在辦好職業教育,也將有效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
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勞動者素質的競爭。現代職業教育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勞動者素質,根本上關系著國家、民族的發展。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的協同合作,應時而謀、順勢而為深化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推動高水平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讓我們向著技能強國“新藍海”加速邁進。(蘇云)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