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網信辦日前通報,為切實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營造更加健康安全的網絡環境,中央網信辦近日專門印發通知,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為期2個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新華社)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黨和政府向來高度重視和關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日前聯合發布《第5次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至2022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從1.69億增長到1.93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從93.7%增長到97.2%。暑假期間未成年人上網機會更多、泡網時間更長,開展網絡環境整治行動,打造一片專屬未成年人的網絡“綠蔭”,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暑期網絡護“未”,有關部門一直在行動。上網、用網安全是互聯網時代具有共性的現實課題,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能力行為人,面對形形色色、繁榮復雜的網絡信息和潛在安全風險,自我識別、防范、保護和意識和能力普遍缺失,更需要給予特別的關懷和保護,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甚至影響健康成長。從“防沉迷”系統、“青少年模式”成必要標配,到有針對性地加大涉及未成年人的網絡不良內容、不法行為打擊力度,從有害內容隱形變異、網絡欺凌、隔空猥褻、網絡詐騙以及網絡沉迷、新技術新應用風險等問題常態化治理,到開展暑期專項整治行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力度持續加強,網絡安全環境明顯改善。
開展暑期網絡環境治理,需要與時俱進、因勢而為,讓未成年人網上“沖浪”無憂無慮。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影響青少年綠色、健康、安全上網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發生變異,這就決定了網上護“未”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而必須針對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新的應對舉措。短視頻、直播平臺“二次包裝”經典動畫或兒歌,集中展示暴力血腥內容;社交平臺在未成年人照片分享、交友信息等頁面,發布誘導不良交友、引流非法網站等信息;電商平臺向未成年人售賣軟色情手辦文具、動漫周邊等商品……這次列為重點整治的6個環節突出問題,顯然具有很強的危害性、典型性,也為堅持問題導向、靶向施治提供了依據。
增進共識、凝聚合力,共同打造未成年人專屬的網絡“綠蔭”。孩子們安全上網、綠色上網、快樂上網,需要社會各方齊心協力、形成合力。相關職能部門要密切關注涉未成年人問題新特點新表現,對各類違規行為,保持高壓態勢,從嚴處置違規平臺、賬號及相關MCN機構;各網絡平臺、服務商要履行主體責任、扛起社會責任,健全平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制,堅決果斷清除負面有害內容,為孩子們提供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家庭、學校及相關各方要相互配合,多開展一些適合未成年人特點和需要的線上線下活動,共同維護良好網絡生態。(高譚)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