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網絡游戲產業快速發展,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沉迷問題,引起廣泛關注,尤其是未成年人充值游戲后的退費問題。中國互聯網協會日前發布《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服務消費管理要求(征求意見稿)》團體標準,為解決未成年人游戲消費退費糾紛,提供了參考。(5月30日央視網)
個別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為了牟利將未成年群體視為財源,對推動網絡游戲防沉迷工作心存僥幸、不嚴格,甚至搞變通,導致大量未成年人成功充值;在一些監護人對個人身份信息保管不善、甚至主動為未成年人提供成年人身份信息,破壞網絡游戲防沉迷系統,一段時期以來,媒體報道了國內多起孩子為玩網游,瞞著家長用手機進行高額充值的案例,各主體之間常常圍繞是否退費、退費多少、責任歸屬等問題發生沖突,涉及未成年人網游充值退費問題頻頻引發關注、討論。《征求意見稿》擬就未成年人網游退費標準做出界定,無疑既有助于明確責任、解決爭端,更有利于凈化網絡環境、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互聯網技術的變遷,給未成年人的成長帶來深刻影響。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日前聯合發布《第5次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至2022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從1.69億增長到1.93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從93.7%增長到97.2%,基本達到飽和狀態。隨著互聯網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移動上網設備價格與流量資費水平持續下降,各類互聯網服務發展迅速,未成年網民規模不斷擴大,未成年人上網已成為普遍現象,互聯網全面融入了未成年人的學習和生活。營造天朗氣清網絡環境、促進青少年綠色上網、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有關方面一直給予高度重視,并在探索實踐中取得積極成效。
互聯網成為廣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學習知識、休閑娛樂、交流交往的重要平臺,規避、防止未成年人違法和不良信息侵害、網絡沉迷等多重風險,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等社會各方責無旁貸。聚焦網絡素養教育、網絡信息管理、網絡沉迷防治、個人信息保護、網絡欺凌防治等多個層面,我國已構建了包括網絡安全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等在內的多層次、多維度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對網絡空間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予以重點保護。針對有害內容隱形變異、網絡欺凌、隔空猥褻、網絡詐騙以及網絡沉迷、新技術新應用風險等問題,堅持問題導向、靶向施治,協同行動、精準發力,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力度持續加強,網絡安全環境明顯改善。
e路“童”行,護“未”成長。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良好網絡環境需要群策群力、共謀共建,著力打造共治、共護、共育的網絡綜合保護體系,提供一個干干凈凈的網絡精神家園,確保未成年人“安全上網”“綠色上網”“歡樂上網”,讓祖國花朵向陽盛開、燦爛綻放。(高譚)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