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習近平主席復信河鋼集團斯梅戴雷沃鋼廠塞爾維亞籍職工,勉勵他們為中塞友誼作出新貢獻。習近平主席強調,斯梅戴雷沃鋼廠的良好發展,是中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實踐,也是兩國互利合作的成功典范。(5月2日人民日報)
斯梅戴雷沃鋼廠曾被譽為“塞爾維亞的驕傲”,一度因設備老舊、管理不善等瀕臨倒閉,在中資企業投資后逐漸走出困境、扭虧為盈,5000多名職工的工作崗位得到保障、數千家庭享受平靜幸福生活。2016年以來累計實現出口創匯約47.7億歐元,2023年為當地貢獻產值7.95億歐元,占塞爾維亞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15%,重新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表示,“斯梅戴雷沃鋼廠起死回生是個成功的典范。它有力地證明‘一帶一路’倡議給塞爾維亞帶來的是就業的增加和經濟的增長。”
鋼廠職工是中塞友好合作的參與者、見證者、貢獻者,也是受益者,30名塞籍職工代表日前致信習近平主席,介紹鋼廠發展近況及對當地民生改善的重要貢獻,表達對習近平主席親自關心和促成該項目的感激之情。收到習近平主席復信后,他們紛紛表示對鋼廠的未來充滿信心,將繼續努力工作,用實際行動澆筑塞中鐵桿友誼。共建“一帶一路”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塞爾維亞的驕傲”煥新蝶變書寫了又一個精彩注腳,充分展現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共建“一帶一路”,歸根結底是為了讓各國人民都過上更好的日子。斯梅戴雷沃鋼廠涅槃重生的世界佳話,是中塞共建“一帶一路”生動實踐的縮影,也是中國與共建國家互聯互通、互利合作取得積極成效的范例。共建“一帶一路”應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十年來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為共建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打造了一個個“國家地標”“民生工程”“合作豐碑”,實現援助一個項目、發展一個產業、造福一方百姓,為共建國家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實現了共建國家的互利共贏,成為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最大規模的國際合作平臺。
跨越山海,合作共贏,共同發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實踐,正在續寫中塞鐵桿友誼新的輝煌篇章。中國以開放的胸襟、包容的胸懷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堅持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鞏固互聯互通合作基礎,拓展國際合作新空間,不僅為世界各國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也為中國開放發展開辟了新天地。一條條“幸福路”、一座座“連心橋”、一片片“發展帶”……共建“一帶一路”激發起各國互聯互通、合作發展、創新發展的澎湃活力,繪制出一幅共同追求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壯美畫卷。(高譚)
?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周金林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