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集體采訪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9位全國政協委員與記者面對面互動交流,從教師培養、東北全面振興、傳統產業轉型,到國家文化符號、中醫藥、文藝工作,再到社區服務、飲水安全、高原農業……委員們講述身邊故事,回應民生關切,凝聚發展共識。(3月8日人民日報)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是治國理政的根本大計所在。民生話題向來是全國兩會聚焦的熱點,是廣大代表委員關心關注的重點,政府工作報告里的“民生清單”也一直為社會各方共同關注。兩會期間的“民生關切”,讓人真正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深切領悟到什么是“國之大者”。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線職責,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月最低標準提高20元,適當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持續關注老百姓“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等需求,這份“溫暖清單”蘊藏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彰顯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成色。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新年賀詞強調,“孩子的撫養教育,年輕人的就業成才,老年人的就醫養老,是家事也是國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這些事辦好。”黃寶榮委員分享甘肅酸菜企業轉型發展的故事,建議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重慶市鄧琳委員建議唱好社區服務“大合唱”,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萬家;梅鈺委員帶來了新疆人民喝上“放心水”“幸福水”的好消息……把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把兩會精神帶到各地、各自的工作實踐,有調查研究,有對策思考,有奮斗經歷,有喜人變化,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一句句懇切的心聲,匯聚起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鋪展開人民美好生活的亮麗畫卷。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穩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導激勵廣大群眾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政府工作報告里清晰標注了2024年有關民生的預期目標,飽含著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的堅定信心。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打造好國家文化符號,擦亮中醫藥金字招牌……這些顯現智慧火花、時代脈動的“金點子”傳遞民生溫度、彰顯履職擔當。推動把民生實事辦到大家心坎上,讓“民生清單”變成“幸福清單”,“美好愿景”變成“幸福實景”,關鍵靠增進共識、匯聚智慧、團結奮斗。
兩會“民生關切”溫暖人心、鼓舞人心。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堅定信心、龍騰虎躍再出發,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我們一定能夠讓老百姓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高譚)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