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小包裹”連著“大市場”,關乎“大民生”。最新數據,2023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預計超1300億件,實現從“年均百億”到“月均百億”的跨越,成為現代物流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產業。如果按每個包裹平均0.3米長計算,這些包裹首尾相連的長度可繞地球赤道近1000圈,相當于我國人均快遞量超90件。(1月1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快遞業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是經濟發展與消費活力的“晴雨表”。國家郵政局預計,2023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分別達1320億件和1.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5%和14.5%。一條條流動的分揀線,一輛輛疾馳的快遞車,一件件如約抵達的包裹……“小包裹”折射“大經濟”,不斷攀升的“流動”大數據彰顯著經濟“脈動”的強勁活力,折射出我國消費需求加快釋放,是經濟恢復向好的生動寫照。
“小包裹”展現“大實力”,物流大國闊步邁向物流強國。2014年年快遞業務量超過100億件,2021年年快遞業務量超過1000億件,2023年從3月起每個月快遞業務量均超過百億件……快遞業“高歌猛進”,“小包裹”來往如梭,業務量約占全球快遞總量的六成以上,顯然得益于強大物流體系的有力支撐,也反映著物流發展水平大幅提升。新時代以來,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世界級港口群、航空海運通達全球,規模巨大、內暢外聯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有力服務支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的運轉。
“小包裹”折射“大經濟”,穩定恢復回升向好態勢加固。2023年,隨著疫情防控平穩轉段,我國一系列穩增長、促民生、提信心政策的落地,我國經濟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物流快遞業發展迸發新的火花。去年1-11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7.2%,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1.0%,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8.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27.5%。電商平臺各類優惠券、補貼、折扣等促銷活動“加薪添火”,線上消費增長活躍、線下實體人氣回升,透視快遞“成績單”可以看到充滿活力和煙火氣的繁榮市場,市場信心持續走高、全面恢復支撐有力,中國經濟顯現強大韌性和蓬勃生機。
“小包裹”映照“大循環”,中國經濟活力澎湃奔騰不息。小小快遞,連接千城百業、聯系千家萬戶,連通線上線下、暢通供需兩端。當前,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郵政快遞網絡,日益覆蓋全國、通達全球的物流網推動城鄉要素流動更加暢通, 快遞物流業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作用日益凸顯。在河北滄州,寄遞服務融入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前端,快遞積極“進廠”,讓當地“名片”工藝玻璃遠銷海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發貨量超3000萬件。快遞需求蓄力增長,奔流不息釋放活力,有力促進國內國際循環暢通,也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高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