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于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會議指出,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新時代新征程,沿江各省市要奏響新時代的“長江之歌”,篤行不怠抓保護,一以貫之謀創新,久久為功促協同,著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長江經濟帶因長江而生、因長江而興。從長遠來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于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近年來,沿江省市和中央有關部門扎實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數千家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加快補齊城鎮污水垃圾、化工污染、農業面源污染、船舶污染等治理短板……如今,長江干流水質變得更清,水生生物資源和多樣性恢復向好,碧水東流的美景重回百姓身邊。長江經濟帶作為流域經濟,涉及水、路、港、岸、產、城和生物、濕地、環境等多個方面,是一個整體,必須全面把握、統籌謀劃。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在高水平保護上下更大功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守住管住生態紅線,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三是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努力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讓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獲得合理回報。
長江經濟帶是我國科技資源最富集、最具科技創新活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的區域之一。以科技創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是大勢所趨,只有一以貫之謀創新,才能激發出長江經濟帶的科研活力、人才活力,從而轉化為生生不息的發展活力。從核心部件100%國產化的高端晶圓激光切割設備的問世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到微型鉆頭能在1平方厘米的精細印刷電路板上留下2500個大小一致的鉆孔,再到數字技術賦能能源綠色轉型力爭實現“不讓一滴油和一滴超標污水進入長江”,無一不說明了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不斷推動著優勢產業延鏈、新興產業建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必須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創新驅動,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緊盯經濟發展新階段、科技發展新前沿,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水平,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打開新局面。
推動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要堅持省際共商、生態共治、全域共建、發展共享,提升區域交通一體化水平,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沿江各省市要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努力將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近年來,從云貴川三省同步審議通過關于加強赤水河流域共同保護的決定和各自的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到長三角自由貿易試驗區聯盟成立,在推動解決共性問題、提升發展質效等方面取得實效。這充分表明,既從全局謀劃一域,也以一域服務全局,有助于沿線省市各展優勢,實現協同發展、錯位發展、聯動發展。進一步深化長江經濟帶“1+3”省際協商合作,深入推動上中下游協同聯動,深化完善城鎮化空間布局,著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方能加快完善區域協調。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通江達海,勢不可擋。篤行不怠抓保護,一以貫之謀創新,久久為功促協同,讓我們共同奏響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長江之歌”。(譚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