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物質是生活的基礎,精神是生活的靈魂。”高爾基如是說。
人的一生中,物質與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個人獨自在荒島上生存,那么他必然選擇一塊面包,也就是物質來維持自己的生命,但倘若他安逸地生活在現代社會中,那么他多半會選擇一朵玫瑰,來陶冶自己的情操。由此可見,玫瑰與面包,要視情況而定。
首先,要先有生存才有生活,沒有物質,也就沒有了精神的載體,所以,想必面包會是一個人的首選。倘若一個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人與他合作共贏,也沒有人能夠支持他,那么他會用手中僅有的一個貨幣去買一個面包還是一朵玫瑰?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面包”是一個人賴以生存的根本。不必說選擇物質的人庸俗,因為有些時候,“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活著才是一切的希望。’
當然,我們不可一昧追求物質,畢竟我們已然邁入了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所以在精神上有所追求就毫不讓人意外了。當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保障,我們便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愉悅和提升。在最初的遠古時代,我們只知吃穿與安全,但在現在,我們已經學會了運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理想,運用文章來表達自己的志向,運用歌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精神世界里的升華與噴發,代表著人類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的發展。如果僅僅是物質充足,精神世界卻不充盈,那么與行尸走肉又有何異?“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指的就是精神世界充盈與不充盈的兩種情況。一種名垂千古,一種庸碌一生,區分他們的就是是否會選擇一朵玫瑰,而不是第二塊面包。
只有當面包與玫瑰同時被擁有時,我們的社會才能邁出新的一步。從個人角度來講,“面包”就是在大洪水來臨時,你腳下的基石,而“玫瑰”就是你在基石上搭起的塔樓:沒有物質,你連發展精神的機會都沒有,而沒有精神,你遲早會被時代的洪流淘盡,不余下一點痕跡代表你來過。沒有精神,你便無法登上新的高度,“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在原地勉強混個溫飽都做不到。
要使自己的境界有所提高,就要既要玫瑰,又要面包,物質和精神同時得到滋潤,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揚州大學商學院經濟學系 劉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