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近日,江蘇省衛健委制定發布了《江蘇省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方案(2023-2025年)》,力爭用3年時間,將“以病人為中心”貫穿醫療服務各環節。近期全省多地醫院推出夜間門診、彈性值班、自助結算等便民舉措,優化就醫流程,切實改善患者就診體驗。
改革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近年來,我國在醫療改革的推動下,在醫療衛生事業上取得長足進步,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得到了有效改善,服務質量有了新的提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群眾對就醫有了新的期盼,希望能夠和工作“錯時”,希望流程更簡便,希望實現“云就醫”,希望……人民群眾的期盼就是醫療改革的著力點,要讓這些美好想法變成現實,既要胸懷“國之大者”,也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狠抓落實。
看病就醫,事關人民健康、事關民生福祉。做好新時代醫療服務工作,要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主動換位思考,善于站在患者的角度來想問題、辦事情,方能解決更多困擾他們的現實難題。改善就醫體驗,讓優質醫療服務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使患者感受到醫療服務的溫度,增強他們的就醫獲得感、滿足感。
“增”門診,破解上班族就醫之困。為解決上班族請假就醫難問題,通過開設“夜門診”的方式,讓上班族實現錯時就醫。同時,江蘇不少醫院還通過開設午間門診、檢驗專科門診,增加周末專家門診等方式緩解“上班族”“學生族”等人群“8小時內”沒時間看病、不方便看病的難題。思路一變天地寬。醫院從自身出發,站在人民群眾角度考慮,在醫療服務供給上創新,既是使命擔當的體現,更千方百計為人民群眾解決各類現實難題,找到平衡就醫和上班的“最優解”。
“減”流程,減少時間和金錢消耗。重復檢查是人民群眾常遇到的問題,既耽誤時間,又增加醫療費用,這兩者都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他們期盼在這個環節上不斷優化。通過“互聯網+醫療”的方式,打破數據壁壘,實現醫療信息資源共享,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據了解,目前,江蘇省衛生健康云影像平臺已接入1966家公立醫療機構,醫生可以跨院、跨時空調取患者的影像資料,實現檢查結果互認,避免患者重復檢查,也大大節省了醫療費用。與時俱進,升級服務工具,既能實現“一站式”綜合服務,又能減少流程、提升效率、改善體驗,讓人民群眾感受到醫院傳遞的溫暖。
“優”服務,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從“先付后醫”到“先醫后付”,在“小細節”里藏著“大民生”,既讓人民群眾就醫的過程更便捷、更高效,感受到看病的舒心、貼心。據了解,連云港市6家市直屬醫院實施了“先醫后付”醫療服務模式,患者在掛號時簽約“先醫后付”,完成檢查、化驗和取藥整個診療活動后,可合并一次性支付費用,破解了看病反復付費、反復排隊的痛點。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善于換位思考,更準確地找準就醫過程中遇到的“堵點”,及時優化,不斷改善就醫體驗,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是保障人民健康、增進民生福祉最直接最現實的舉措,要著眼全流程、全覆蓋、無死角,找準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堵點、痛點、難點,厚植“以病人為中心”的文化理念,讓就醫體驗煥然“醫”新,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文/李茜)